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的需要合理性思想研究
【6h】

马克思的需要合理性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缘由:对需要异化的追问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一、廓清前提:现实的个人

(一)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存在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感性”存在

(三)批判施蒂纳的“唯一者”之存在

(四)马克思:“实践存在”的人

二、人的需要:现实的需要

(一)自然性:在生产实践中满足生存需要

(二)社会性:在生产实践中超越生存需要

第二章 人的需要合理性的内涵

一、合理性的思考:对理性的反思之光

二、从生产实践中探源需要合理性

三、需要合理性的尺度

(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前提

(三)以合乎人性为最终旨向

第三章 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合理性的丧失

一、劳动异化导致需要异化

(一)工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二)工人与劳动过程相异化

(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四)人与人相异化

二、工人与资本家的需要异化

(一)工人生存需要的丧失

(二)资本家虚假需要的盛行

三、需要异化蕴含的内在矛盾

(一)满足需要资料的有限性与分配不平衡性的矛盾

(二)劳动与资本的矛盾

(三)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

(四)个性与偶然性的矛盾

第四章 实现需要合理性的基本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

二、分工的消灭与私有制的瓦解

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一)对具有空想性质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二)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

四、需要合理性的终极旨归:人性的自由解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需要合理性问题是针对需要异化提出的思考,探求的是扬弃需要异化,实现人的需要合理性状态。马克思是在生产实践的视域中探寻这一问题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马克思所谈的人性并非是形而上学的抽象人性,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性。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提出人既不是绝对理性的存在,也不是直观感性的存在,更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实践的、处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作为有生命的个人,生存需要是应当首先得到满足的。人的生存需要是推动生产实践的原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会不断丰富,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最终实现需要的合乎人性。因此衡量需要合理性的尺度应当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界定,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前提、以合乎人性为最终旨向。
  马克思对需要合理性问题的思忖本质上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深切关怀,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需要合理性的丧失境况,源自人本性的需要成为了异己的力量控制着人,需要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为工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与资本家虚假需要的盛行。他进一步指出,需要异化的根源是劳动异化,需要异化蕴含的内在矛盾应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进行剖析。实现需要合理性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瓦解、分工的消灭以及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通过人的实践的历史性生成最终扬弃需要异化,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人将从片面的存在发展为总体性的存在。
  围绕马克思的需要合理性思想,本文首先从人的本性出发廓清人的需要,然后从人的现实生产实践中界定需要合理性的尺度,厘清需要合理性的内涵,再从资本主义需要合理性丧失的现实中探寻需要异化的根源,以把握需要异化的内在矛盾,最后在生产力发展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明确扬弃需要异化的基本路途,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