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士禛《十种唐诗选》研究
【6h】

王士禛《十种唐诗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王士禛及其《十种唐诗选》

第一节 王士禛诗歌选本概述

第二节 《十种唐诗选》的版本

第二章 《十种唐诗选》的选本特征

第一节 《十种唐诗选》的产生过程

第二节 “再选本”的选本特征

第三章 《十种唐诗选》的选诗标准

第一节 以古为雅,具有崇古意识

第二节 寓情于景,偏好平缓含蓄诗风

第四章 《十种唐诗选》与王士禛的诗学主张

第一节 《十种唐诗选》与神韵说

第二节 《十种唐诗选》与辨体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王士禛是清初康熙年间的诗坛领袖,诗歌创作引领诗坛风尚数十年。王士禛对历代诗歌的体认主要体现在其“神韵说”上,并编选唐诗选本以阐发自己的诗学宗旨。本文以《十种唐诗选》为研究对象,在清初由动乱转向安定的政治背景及清初诗坛的唐宋诗风交相盛行的文化背景下,探讨这一选本的选诗特征与选诗标准,及其与王士禛诗学主张的联系。《十种唐诗选》是王士禛晚年在宗唐的观念下所编选的唐诗选本,选录九家唐人诗歌选集及宋代姚铉的《唐文粹》的古体诗,合为一个诗歌选本,体现了王士禛对唐人的诗歌审美标准的推崇。
  本文首先采用背景研究法,考察《十种唐诗选》的编撰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渔洋自身的编撰动机。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十种唐诗选》这一再选本的选本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王士禛不仅推崇唐诗,而且希望复原唐人对唐诗的接受观。故而以二次选本的形式再现唐诗在唐代的所接受到的审美观念,表现唐诗体裁及风格发展的阶段性,即唐诗由古体向近体逐渐过渡的趋势以及“盛唐主气,中晚唐主意”的诗歌风格的变化。再次,通过计量分析法,对《十种唐诗选》的诗歌体裁与题材,入选诗人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其选诗标准。在体裁上,王士禛推崇古体诗,这一标准实则是希望由唐返汉魏,最终上溯诗骚源头。在审美风格上,渔洋重视抒情力度较为平缓的诗歌,故而重送别、羁旅及山水题材,对王维诗歌选录最多。最后,采用归纳法,对王士禛诗歌选本中的诗歌与渔洋的相关诗论进行分析,并归纳出“神韵说”、“辨体说”与《十种唐诗选》及渔洋其他诗歌选本之间的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