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分析及绩效提升研究
【6h】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分析及绩效提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农业企业合作的定义

2.1.3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的定义及特点

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 关于企业跨国合作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关于企业跨国合作绩效提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分析

3.1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的定义

3.2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3.2.1 横向跨国合作的定义及特点

3.2.2 纵向跨国合作的定义及特点

3.3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第四章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的绩效提升

4.1.2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绩效的类型与特点

4.2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的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4.3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4.4 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的绩效提升策略

4.4.1 合作形成阶段合作绩效提升策略

4.4.2 合作过程阶段合作绩效提升策略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GN公司发展概况

5.2 GN企业联合生产模式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2.1 建立联合生产模式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

5.2.2 计算初始权重Wi

5.2.3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5.3 GN企业联合生产跨国合作绩效提升策略

5.3.1 合作形成阶段合作绩效提升策略

5.3.2 合作过程阶段合作绩效提升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东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与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由于“地利人和”的先天条件,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合作绩效并不理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的经验不足,对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缺乏全面了解以及合作绩效提升策略不明确是导致跨国合作绩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模式及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与访谈法及案例研究法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现阶段中国与东盟农业企业合作的现状及特点,并从横向、纵向价值链角度将它们的合作模式划分为六种,分别是:横向跨国合作的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联合生产以及联合营销四种;纵向跨国合作的采购-生产合作和生产-销售合作两种。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中国-东盟农业企业跨国合作机制框架,进而剖析了合作模式与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再提炼出中国-东盟农业企业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根据所构建的合作绩效影响因素模型,从合作形成阶段和合作过程阶段两个角度提出提升合作绩效的策略:合作形成阶段需对合作的策划作充分准备、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以及完善合作风险防范机制;合作过程阶段需采取提高沟通效率、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化解合作体系内部企业之间的冲突、实现合作企业文化融合以及对合作绩效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等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