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进口反倾销经济效应的研究
【6h】

中国进口反倾销经济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的总结

1.3 论文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论文内容

1.3.2 论文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研究

2.1 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界定

2.1.1 倾销的概念

2.1.2 倾销的界定标准

2.1.3 反倾销的概念

2.2 反倾销的理论基础

2.2.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2.2 战略性贸易理论

2.3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2.3.1 引致外商直接投资效应

2.3.2 贸易限制效应

2.3.3 贸易转移效应

2.3.4 国家报复效应

第三章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及问题

3.1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

3.1.1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立法现状

3.1.2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立案现状

3.2 中国进口反倾销存在的问题

3.2.1 反倾销强度变化大且呈下降趋势,对国内产业保护力度不够

3.2.2 企业反倾销意识不强,行业协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第四章 中国进口反倾销引致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实证研究

4.1 数据的选取与来源

4.2 模型的建立

4.3 实证结论

4.3.1 模型形式的选择

4.3.2 最终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中国进口反倾销其他经济效应研究

5.1 贸易限制效应

5.1.1 总体分析

5.1.2 个案分析

5.2 贸易转移效应

5.2.1 总体分析

5.2.2 个案分析

5.3 国家报复效应

5.3.1 总体分析

5.3.2 个案分析

第六章 完善中国进口反倾销措施的策略建议

6.1 建立起与进口反倾销协调配合的外资政策

6.2.1 企业层面

6.2.2 行业层面

6.3 遏制进口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

6.3.1 完善行业预警机制

6.3.2 完善原产地规则

6.4 适当使用进口反倾销的国家报复效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进口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在既定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下使用现有规则有效的使用进口反倾销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国内的相关产业,还能够避免贸易摩擦的升级,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争,让本就停滞不前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幼稚产业保护和战略性贸易理论为根基,从引致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限制、贸易转移和国家报复效应四个角度,以中国二十年间的进口反倾销案例为载体,分析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在对进口反倾销现状的分析中,发现中国进口反倾销具有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立案调查发起数量阶段性明显,涉案国多为发达国家(地区),主要集中于化工行业,案件审理时间过长,肯定性终裁多且反倾销税率低的特征,认为其具有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力度不够,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其在进口反倾销领域作用的问题。
  本文采用2004-2014年十一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进口反倾销调查次数为自变量,构建进口反倾销引致外商直接投资的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前年的进口反倾销调查每增加一次,今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将会增加2.47265亿元,所以在制定经济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进口反倾销措施和外资政策。在研究进口反倾销其他经济效应时,发现在涉案数量最多的几类产品中,中国进口反倾销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涉案产品的进口量,存在一定的贸易限制效应,因此企业和行业协会要提高利用进口反倾销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二十年间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种产品的二次反倾销调查的统计表明,贸易转移效应明显,所以中国应该建立完善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原产地规则,遏制贸易转移效应。中国进口反倾销涉案国与主要对华反倾销国家的排名对比表明,中国并不存在明显的贸易报复效应,但在对中美个案的研究中发现,每当美国的涉华反倾销案件增加一个,中国对美国发起的进口反倾销案件就增加0.33个,说明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中国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报复性产品,提高进口反倾销的频繁程度,充分利用报复性反倾销调查的威慑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