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对日外宣期刊的报道研究——以《人民中国》为例(2012-2016)
【6h】

新时期对日外宣期刊的报道研究——以《人民中国》为例(2012-2016)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3.1 中国外宣期刊发展生态

1.3.2 中国三大对日外宣期刊基本情况概述

1.3.3 研究对象《人民中国》的情况介绍

1.4 研究的总体路线、方法及创新点

1.4.1 总体研究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理论依据与设计方案

2.1 框架理论

2.1.1 框架理论的来源及定义

2.1.2 新闻传播学领域中框架理论的应用视角

2.1.3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评析

2.2 对外传播理论

2.2.1 对外传播相关理论阐述

2.2.2 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概况

2.3 研究设计方案

2.3.1 抽样方法

2.3.3 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与筛选原则

第3章 《人民中国》对日报道框架分析

3.1 宏观层次框架指标分析

3.2 中观层次框架指标分析

3.3 微观层次框架指标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人民中国》对日报道传播效果分析

4.1 《人民中国》传播内容分析

4.1.1 关于政治领域报道的传播内容分析

4.1.2 关于经济领域报道的传播内容分析

4.1.3 关于社会领域报道的传播内容分析

4.1.4 关于文化领域报道的传播内容分析

4.2 《人民中国》传播的主旨分析

4.2.1 道义:维护二战胜利成果,防止军国主义复燃

4.2.2 主权:强调主权归属,不容领土受侵犯

4.2.3 友好:两国经济互补,人民友好相处

4.2.4 发展: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4.3 《人民中国》传播效果分析

4.3.1 《人民中国》受众分析

4.3.2 《人民中国》对日报道传播效果显著

第5章 改善《人民中国》对日报道的策略探析

5.1 《人民中国》对日报道框架特点

5.1.1 讲究报道的平衡艺术与把握分寸

5.1.2 关于冲突框架下集中报道手法的运用问题

5.1.3 报道内容的客观性与报道选题的主观性

5.2 影响《人民中国》对日报道的成因分析

5.2.1 传者角度

5.2.2 受众角度

5.3 《人民中国》与其他对日外宣期刊的简单对比

5.3.1 关于“国人赴日游火爆”一事的报道比较

5.3.2 关于“钓鱼岛国有化”一事的报道比较

5.4 关于改善对日外宣期刊的思考

5.4.1 创设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塑造世界语境下的互动交流机制

5.4.2 面对敏感话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平衡报道

5.4.3 坚持“内外有别”的报道方式,用“开放思维”报道中国

5.4.4 完善应急机制,把握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5.4.5 巧妙利用媒体,紧抓“深度报道”优势

5.4.6 准确定位,增强报道可读性和趣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世界日益开放,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传播之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开始构建软实力传播平台,以促进本国文化在全球的交流和传播。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西方媒介集团的跨国扩张,对外传播事业愈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理所当然的成为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际道义的一支重要的“软力量”。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而外宣媒体作为开展对外宣传、推广中国文化的排头兵,除了承担着国家对外宣传的本职使命,也身负着消除冲突与碰撞的职责,更有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崇高目标。可谓身兼数要,任重而道远。
  本文从对外传播的视角入手,将框架理论与对外传播理论结合,选取对日外宣期刊《人民中国》杂志的跨文化传播为研究案例,根据其对日报道的框架进行文本分析,主要包括对《人民中国》传播手段、内容、效果等重要方面的探究,并就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如何改善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外宣如何塑造一个真实友好的国家形象,让邻国、让世界读懂中国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