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香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6h】

广西香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现状

1.3.2 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香蕉种植业发展概况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1.1 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2.1.2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2 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2.3 产业组织化理论

3 广西香蕉产业发展现状

3.1 广西香蕉产业化发展优势

3.1.1 自然条件优越

3.1.2 区位交通优势显著

3.1.3 广西香蕉种植规模化程度高

3.1.4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3.2 广西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3.2.1 广西香蕉种植业发展现状

3.2.2 广西香蕉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现状

3.2.3 广西香蕉深加工发展现状

3.2.4 依托香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现状

3.3 广西香蕉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3.3.1 隆安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

3.3.2 坛洛镇“农业商会+农户”组织模式

3.3.3 浦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

4 制约广西香蕉产业升级发展的因素

4.1 产业政策有待完善

4.2 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4.3 对台风、病虫害等自然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

4.4 香蕉加工制品单一

4.5 市场营销方式落后

4.5.1 销售渠道单一

4.5.2 品牌效应不明显

4.5.3 冷链物流配套条件不完善

4.6 香蕉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4.7 “互联网+农技服务”融合程度不够

5 国内外香蕉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

5.1 国外香蕉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

5.1.1 菲律宾案例分析

5.1.2 厄瓜多尔案例分析

5.2 中国香蕉产业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

5.2.1 海南案例分析

5.2.2 广西案例分析——以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坛洛村为例

6 推动广西香蕉产业实现升级发展的对策

6.1 完善相关产业政策

6.1.1 创新信贷支农政策

6.1.2 完善并全面推行香蕉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

6.2 全面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的生产技术

6.2.1 全面推行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

6.2.2 全面推广使用香蕉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6.3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6.3.1 推广香蕉防风害、寒害技术

6.3.2 多种措施防治香蕉枯萎病

6.4 促进香蕉深加工产品品种多样化

6.5 实施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

6.5.1 渠道策略

6.5.2 促销策略

6.5.3 包装策略

6.5.4 产品策略

6.5.5 完善香蕉销售配套物流保障体系建设

6.6 提高香蕉产业组织化程度

6.7 推动“互联网+农技服务”的深度融合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香蕉主产地,目前广西香蕉种植面积和鲜果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香蕉是广西重点发展的两大优势水果产业之一,香蕉产业已成为广西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广西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为了探明广西香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化发展对策,使广西香蕉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广西及中国其他香蕉主产区提供借鉴及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广西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广西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下:2015年广西香蕉种植总面积为105.8千公顷,产量为307.23万吨,主要种植品种为威廉斯B6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香蕉产业化经营组织推动当地香蕉产业实现专业化生产;拥有香蕉深加工企业,初步具备深加工条件;依托香蕉种植业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2.制约广西香蕉产业发展的因素有:(1)产业政策不完善;(2)香蕉标准化高效技术应用水平较低;(3)对台风、寒害、病虫害等自然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4)香蕉加工制品单一;(5)市场营销方式落后;(6)香蕉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7)“互联网+农技服务”融合程度不够。
  3.通过对菲律宾、厄瓜多尔、海南等国内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促进广西香蕉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1)完善信贷、香蕉保险等相关产业政策;(2)全面推广应用香蕉高效生产技术;(3)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抵御风害、寒害等自然风险的能力;(4)促进香蕉深加工产品品种多样化;(5)实施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6)提高香蕉产业组织化程度;(7)推动“互联网+农技服务”的深度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