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游客感知差异的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研究--以三江县为例
【6h】

基于游客感知差异的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研究--以三江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文旅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1.1.2旅游城镇发展背景下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突出

1.1.3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性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旅游城镇研究综述

1.3.2游客感知研究综述

1.3.3民族文化保护研究综述

1.3.4研究述评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2民族文化

2.1.3游客感知差异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文化再生产理论

2.2.2空间生产理论

2.2.3期望-差异理论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三江县的相关概况

3.1三江县的基本情况

3.2三江县的民族文化资源

3.2.1丰富的物质文化

3.2.2丰富的行为文化

3.2.3丰富的精神文化

3.3三江县的旅游城镇建设

3.3.1理念提出—发展旅游的需要

3.3.2建设实施—侗族文化的改造

3.3.3建设效果—广西第三批特色旅游名县

3.3.4建设延伸—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研究方案设计

4.1.1测量指标选取原则

4.1.2民族文化内涵解析

4.1.3初始测量指标体系建立

4.2预调研数据搜集与问卷信效度检验

4.2.1预调研数据的收集

4.2.2信度和效度检验

4.3最终测量指标的建立

4.4数据收集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游客民族文化感知差异分析

5.1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2信度和效度检验

5.3样本统计结果初步分析

5.3.1问卷数据成对T检验

5.3.2关联系数拟合度检验

5.4.1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差异整体分析

5.4.2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差异维度分析

5.4.3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差异综合分析

5.5研究结论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启示与建议

6.1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启示

6.2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原则

6.3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路径

6.4旅游城镇民族文化保护建议

6.4.1在物质文化维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再生产创新机制

6.4.2在行为文化维加强文化“场所”的空间生产,强化空间形态特征

6.4.3在精神文化维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提升民族文化东道主“自我沿袭”能力

6.4.4把握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建设方向,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

6.4.5延续和修复文化肌理,提升旅游城镇民族文化治理能力

6.5本章小结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创新

7.3研究不足

7.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