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兔双前肢悬挂体位致死机制的研究
【6h】

家兔双前肢悬挂体位致死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资助

第1章前言

第2章材料与方法

第3章结果

第4章讨论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附图

附录1附图2

附录2原创性声明

附录3致谢

附录4综述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指因身体长时间限制在某种异常体位,使呼吸运动受阻而引起的窒息死亡。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悬挂过程中相关电生理指标的测定、酶含量的检测和组织形态学观察,期望得到其死亡过程中的中枢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变化的敏感信号来说明其致死的具体机理和病理生理过程,重点探讨死亡过程中呼吸肌运动障碍的成因和后果,并由实验结果初建限制性体位窒息的法医学鉴定标准。实验选取家兔24只,随机分为悬挂双前肢组(实验组)、勒颈组(一般窒息的对照组)和颅脑损伤组(非窒息对照组),进行了电生理监测、乳酸脱氢酶检测、形态学观察后经过分析发现,悬挂家兔双前肢这种限制性体位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性窒息方式。悬挂体位致死的始动因素是限制性体位造成的原发性呼吸肌疲劳、机体缺氧。在缺氧状态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应激反应等机制进行了调节、代偿,以缓解缺氧的进展。由于限制性体位未能去除、缺氧的状态一直未能扭转,在悬挂后期,外周的呼吸肌因疲劳、缺氧、损伤严重影响了呼吸运动的进行;脑组织也因肺的气体交换下降形成严重缺氧,呼吸中枢发放冲动减少、减弱,引发呼吸衰竭;外周和中枢两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了呼吸肌无法收缩,胸廓无法扩张,机体死亡。本实验中的生理、生化检测和形态学观察的结果为解释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其中形态学的观察结果为确定限制性体位窒息的法医学鉴定标准提供了辅助指标。同时,借鉴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对预防限制性体位窒息的发生、保护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