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及其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6h】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及其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但研究发现在某些慢性炎症系统紊乱的情况下存在CRP的轻至中度升高。研究表明CRP基础水平可以反映人体内炎症系统的基本状况,超敏法测定的CRP(high-sensitivityCRP,hs-CRP)可以较灵敏的检测低水平的CRP浓度,最低可检测至0.1mg/L,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体内存在的亚临床低度炎症。 现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种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过程,体内低水平慢性炎症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CRP作为体内低度慢性炎症的重要标志物,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较多研究表明基础CRP水平升高的人群未来冠心病发生风险增高,国外已有将超敏法测定的CRP(hs-CRP)作为一项简单而有效的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3mg/L时具有较高的风险。部分前瞻性研究发现健康人群基础CRP水平对未来脑梗死的发生亦具有预测价值,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因子及危险因素,但这方面的研究远较心血管病少。多数研究提示CRP对脑梗死的预后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目前尚有争议且多集中在脑梗死发病后72小时内测定CRP。 近年来发现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炎症基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健康人基础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独立相关,但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较少。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后hs-CRP水平;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非糖尿病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别;了解hs-CRP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是否起作用;探讨hs-CRP与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脑梗死患者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筛选2005年1月-2005年1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初次发病,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 排除标准:因动脉炎所致脑梗死;既往有冠心病史及下肢缺血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 2)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 入选标准:在同期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按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与脑梗死患者相匹配原则,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 排除标准:既往有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及下肢缺血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 3)对照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在同期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眩晕症或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对照病例。 排除标准:既往有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及下肢缺血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或头颅MRA检查提示动脉硬化者。 以上所有入选病人均排除以下情况:严重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肺气肿等)史及风湿免疫疾病史;入院前4周及入院后有明显感染征象(发热、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尿白细胞阳性等);入院前4周有外伤或手术史者。 2、分组:共分为四组: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及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另外两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根据美国CDC及AHA推荐hs-CRP>3mg/L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价脑梗死患者预后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及高hs-CRP组(hs-CRP>3mg/L)。 3、检测方法及数据收集: 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 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于发病7天后、对照病例于发病7天后、2型糖尿病患者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8小时新鲜全血,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超敏法)测定。 2)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及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血脂、住院日期、影像学(头颅MRI或头颅CT)检查结果(记录梗死灶大小)。 3)神经功能缺损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由两名神经科医师在不知患者hs-CRP水平的情况下对入组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检查,并检验两组数据的一致性。于入院及出院时各做一次。 4)随访: 于2006年4月进行电话随访脑梗死患者,终点事件设为新发的心脑缺血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脑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记录患者终点事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及随访时间。 结果: 1、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125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1例;按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7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5例。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57例。入组对照病例20例。 2、hs-CRP属对数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入组脑梗死患者hs-CRP中位数2.98mg/L(0.84mg/L-7.18mg/L),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hs-CRP中位数6.48mg/L(0.955mg/L-9.335mg/L),非糖尿病脑梗死组hs-CRP中位数2.09mg/L(0.805mg/L-4.205mg/L);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hs-CRP中位数3.68mg/L(0.965mg/L-6.963mg/L),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中位数2.3mg/L(0.8mg/L-7.61mg/L)。单纯2型糖尿病组hs-CRP中位数1.49mg/L(0.565mg/L-3.715mg/L)。对照组hs-CRP中位数0.76mg/L(0.4mg/L-1.95mg/L)。 3、自然对数转化后比较各组hs-CRP水平,脑梗死患者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病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TC、TG、HDL-c、BMI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高血压合并率、LDL-c、hs-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hs-CRP及高血压病史是非糖尿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17和3.276。 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TC、TG、LDL-c、BMI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高血压合并率、HDL-c、hs-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hs-CRP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42和5.454。 6、对125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10例患者失访,共随访115例,其中低hs-CRP组58例,高hs-CRP组5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吸烟史、TC、TG、HDL-c、LDL-c、BMI、梗死类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及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61.53±12.70岁vs66.67±10.31岁,P=0.019)、糖尿病史(27.59%vs47.37%,P=0.028)、入院NIHSS评分(6.00±3.65vs7.84±4.92,P=0.024)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是3.41±3.14、5.56±4.28,有显著性差异(P=0.003),高hs-CRP组患者短期预后较差。经多重线性回归,入院时NIHSS评分、年龄及hs-CRP水平是出院时NIHS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7、对115例脑梗死患者平均随访9.70±2.25月,低hs-CRP组3例患者脑梗死复发,1例患者死亡(原因不明);高hs-CRP组8例患者脑梗死复发,2例患者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患者死亡(均原因不明)。两组患者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5.2%vs17.5%,χ2=4.388,P=0.036)及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6.9%vs22.8%,χ2=5.777,P=0.016)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脑梗死患者发病7天后hs-CRP水平高于对照病例,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2、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病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hs-CRP可能在脑梗死、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均有一定作用。 3、hs-CRP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及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高的一种预测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