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癌肝移植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筛选
【6h】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癌肝移植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部分肝穿刺活检及细胞粘附分子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第1章肝移植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析

引言

1.1材料与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第2章细胞粘附分子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引言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分子标记物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第1章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第2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筛选

引言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英文缩略词

发表文章

致谢

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是肝细胞性肝癌(HCC)高发地区,每年至少有20~30万人因肝癌致死。目前,部分肝切除在许多肝病中心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病人的肝功能不佳、肿瘤多发、部位特殊,往往限制了传统的肝切除治疗,肝移植的开展为这些病人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世界上愈来愈多的肝移植中心将肝癌作为肝移植的适应症之一。理论上,肝移植是肝癌最佳的治疗方式,既完整切除了病灶,又根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使患者的肝功能在术后早期得到了恢复,其疗效优于肝切除,但肝癌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是仍然是导致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较低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展肝移植相对较晚,目前仍未建立起肝癌肝移植相应的适应证选择标准,如何准确的估计肝移植患者的预后,以决定是否行肝移植术仍是目前临床所关注的问题。因此,确定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率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并对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进行筛选,以利于指导临床对受体的选择及采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是当前肝癌肝移植重要的研究方向。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肝穿刺活检及细胞粘附分子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目的】 1.探讨118例肝移植患者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提高肝移植病理诊断水平。 2.探讨移植肝组织中P-selectin、ICAM-1、PECAM-1及CD44的表达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方法】 1.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118例肝移植患者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的病理特点,并依据RAI评分标准对急性排斥反应病例进行评分。 2.收集42例肝移植患者移植后肝穿刺活检标本及自身移植前供肝标本,依据RAI评分标准将移植肝组织分为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30例)、急性排斥组移植前供肝组织(30例)、非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12例)和非急性排斥组移植前供肝组织(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selectin、ICAM-1、PECAM-1及CD44在移植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结果】 1.118例患者共行肝穿刺149次,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共计52例(44.07﹪),其余为慢性排斥反应4例(3.39﹪),缺血/再灌注损伤12例(10.17﹪),胆道并发症26例(22.03﹪),血管并发症5例(4.24﹪),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炎复发8例(6.78﹪),CMV感染3例(2.54﹪),药物性肝损害3例(2.54﹪),肝癌复发2例(1.69﹪),难以诊断3例(2.54﹪)。 2.P-Selectin、ICAM-1、PECAM-1及CD44在急性排斥组移植前供肝与非急性排斥组移植前供肝组织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组肝穿和非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中的P-Selectin表达无明显差异;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肝血窦内皮及枯否细胞。ICAM-1的表达与非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ICAM-1在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非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P<0.05),肝细胞ICAM-1表达水平与RAI评分呈正相关(r=0.416,P=0.022);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PECAM-1的表达率高于非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汇管区(r=0.412,P=0.024)及肝窦区的CD44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非急性排斥组肝穿组织(P<0.05),并与RAI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24及,r=0.458,P=0.011)。 【结论】 1.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据Banff标准可进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移植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ICAM-1在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组织中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的表达以及 CD44在汇管区及肝窦区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第二部分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分子标记物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1.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2.探讨肝癌组织中p53、Ki-67、ICAM-1、E-Cadherin、nm23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1.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0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因素对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影响。 2.选取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肝移植手术标本9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p53、Ki-67、ICAM-1、E-Cadherin、nm23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CD34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MVD,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110例患者术后随访1~32月,全组病例中有41例肿瘤复发(37-3﹪),死亡39例(35.5﹪);12、18、24和32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是69.1﹪、 66.9﹪、61.4﹪和61.4﹪;12、18、24和3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 84.6﹪、70.3﹪、62.2﹪和62.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pTNM分期、门静脉癌栓、镜下癌栓以及米兰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门静脉癌栓、米兰标准、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分化程度以及pTNM分期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后仅门静脉癌栓形成和肿瘤分化程度差是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形成和术前血清AFP水平高是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2.各种分子标记物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1)单因素分析各分子标记物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①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组患者肝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Ki-67标记指数以及MVD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而E-Cadherin和nm2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ICAM-1在肿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②肝癌组织中高Ki-67标记指数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低Ki-67标记指数组(P<0.05);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阳性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E-Cadherin表达缺失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表达组(P<0.05),nm23表达的阳性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肝癌组织MVD>48(均数)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MVD≤48组(P<0.05);肝癌组织p53及ICAM-1表达的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2)各分子标记物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p53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组织Ki-67标记指数成正相关(R=0.434,P=0.000);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成正相关(R=0.230,P=0.027)。 (3)多因素分析各分子标记物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p53、E-Cadherin、nm23及VEGF是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E-Cadherin、nm23的表达及MVD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而Ki-67标记指数、E-Cadherin及MVD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1.门静脉癌栓形成和肿瘤分化差是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门静脉癌栓和术前血清AFP水平则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2.肝癌组织中p53、VEGF高水平表达及E-Cadherin、nm23的低水平表达是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而E-Cadherin、nm23的低水平表达及高MVD值均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高Ki-67标记指数、E-Cadherin的低水平表达及高MVD值则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的独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