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近期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6h】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近期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第2章材料和方法

第3章结果

第4章讨论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肺动脉高压为心脏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占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74﹪,占瓣膜型心脏病的69﹪。肺动脉高压所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是心脏手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以及高选择性降肺动脉压力的新药出现,影响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近期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其相互关系也比较复杂,众多因素对于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近期治疗效果影响如何,各因素的地位如何,现今未有全面的报道。 研究目的: 对过去10年间在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围手术期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近期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的重要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出有益的意见,从而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造成的损害,改善预后。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并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所有的病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均有完整的病案记录,包括个人资料、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术前心功能分级、术前处理、手术情况、体外循环情况和术后情况。 2.研究方法:探讨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与各因素的关系。 3.统计学方法:对可能影响近期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的因素做单因素初步筛选,t检验和x<'2>检验;对可能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非配对性Logistic回归,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相关的各因素进行二项分类非配对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的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计算。 结果: 1.入选心外科围手术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共382例,其中充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29例,淤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3例。 2.统计结果: 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肺动脉压分级、手术时间和肺高压危象对充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是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动脉高压分级和术前呼吸道感染对充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均是影响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危险因素。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心功能分级和手术时间对淤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均为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心功能分级和术前肺动脉压分级对淤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均为影响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的危险因素。 5) 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使用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NO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再次插管为危险因素,而术前吸氧、术前使用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NO为阻止危象发生的有益因素。 结论: 1.充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死亡率比较密切的因素为:术前肺动脉压分级、手术时间和肺动脉高压危象。 2.充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密切的因素为:术前肺动脉压分级和术前呼吸道感染。 3.淤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死亡率比较密切的因素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手术时间。 4.淤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密切的因素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术前肺动脉压分级。 5.与肺高压危象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使用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NO。 6.对临床的建议: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呼吸道感染,吸氧,使用卡托普利,改善心功能,注意肺动脉高压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呼吸道操作的刺激,采用适度过度通气和使用NO.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