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氧分压测定在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的应用及预测足溃疡愈合价值的初步探讨
【6h】

经皮氧分压测定在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的应用及预测足溃疡愈合价值的初步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研究目的

第三章研究内容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3.2观察项目

3.3研究设计

3.4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第四章结果

4.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4.2不同TcPO2组间下肢缺血症状的比较

4.3下肢动脉硬化对TcPO2的影响

4.4不同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TcPO2情况

4.5下肢缺血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见表3)

4.6 TcPO2预测溃疡愈合的价值

第五章讨论

5.1 TcPO2测定能早期发现无症状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患者

5.2 TcPO2测定与CDFI评估下肢缺血病变的比较

5.3下肢缺血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5.4 TcPO2测定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价值

5.5本实验的创新点

5.6本实验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糖尿病发病率高,我国现有糖尿病人约四千万,且有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足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WHO定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具有极大的危害性:(1)发病率高:成人中40%的足溃疡由糖尿病所致。(2)危害性极大:糖尿病人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人的46倍,截肢使糖尿病人的5年死亡率由39%上升至68%。(3)治疗费用昂贵:据美国报道,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每年的治疗费用大约1.4万美元。我国多家三甲医院和我院的统计,每例次糖尿病足溃疡或坏疽的住院费用平均达3万元以上。 下肢缺血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变程度也是判断病人是否需要截肢和决定截肢平面的重要依据。下肢缺血病变包括下肢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循环功能障碍所致的缺血。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评估下肢缺血病变的方法:如触诊下肢动脉搏动、踝肱指数测定、足趾血压测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等,但这些检查方法均只限于对大中血管病变的评估。经皮氧分压(TcPO2)测定可反映肢体的整体缺血情况,也可以用于直接评价微循环功能状态,无创、重复性好,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判断;此外,TcPO2还可以通过检测溃疡周围组织的灌注情况,评估溃疡愈合的可能性、选择截肢的平面和用于评价药物的疗效等。但TcPO2在国内使用尚不广泛,所报道的有关该检查方法评估下肢缺血病变的研究多在非糖尿病领域;也未见有关使用CDFI与TcPO2检测下肢缺血病变的比较和使用TcPO2预测溃疡愈合的研究报道。糖尿病足溃疡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截肢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肢体缺血病变,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可减少缺血性足溃疡的发生;足溃疡发生后,如能准确评估下肢血运情况,则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TcPO2与CDFI评估下肢缺血病变的异同,初步探讨TcPO2评估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和预测溃疡愈合的价值,为TcPO2在我国糖尿病足防治中使用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 (1)探讨TcPO2在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探讨TcPO2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价值。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议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不限,配合检查。下肢中、重度水肿或血流动力状态不稳定者除外。 2.观察项目 2.1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性别、年龄、病程、诊治过程、有无肢体缺血症状。 2.2所有患者均详细体检,记录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足背动脉博动、膝腱反射、跟腱反射、10g尼龙丝试验、128Hz音叉检查等。 2.3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并行眼底镜检查。 2.4所以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下肢动脉(胫前、胫后、足背动脉)CDFI检查和足背TcPO2测定,并检测胸部TcPO2作为自身对照。 2、cP02与临床缺血表现的关系 301例患者中共有102例(占33.9%)TcPO2<40mmHg,其中只有42例(13.9%)患者有下肢缺血症状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坏疽等。 3、TcPO2与CDFI评价下肢缺血病变的比较 3.1血管硬化对TcPO2的影响:动脉硬化组TcPO2值低于动脉正常组(P<0.05)。 3.2不同程度足背动脉狭窄TcPO2的变化:各级足背动脉狭窄组间TcPO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足背动脉狭窄程度与。TcPO2呈负相关,r=-0.407。 3.3不同程度胫前动脉狭窄TcPO2的变化:各级胫前动脉狭窄组间TcPO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胫前动脉狭窄程度与TcPO2呈负相关,r=-0.446。 3.4不同程度胫后动脉狭窄TcPO2的变化:1级和2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其余各级间TcPO2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胫后动脉狭窄程度与TcPO2呈负相关,r=-0.421。 3.5下肢动脉总体狭窄积分与TcPO2的关系:患肢狭窄程度总积分与TePO2呈负相关,r=-0.495。 3.6不同TcPO2组间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情况:TcPO2<40 mmHg而足背、胫前、胫后动脉未见狭窄的有17条下肢;TcPO2<40 mmHg而足背、胫前、胫后动脉有狭窄但狭窄率<50%的有63条下肢。 结论: 1.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发生率高,相当部分患者病变严重而无临床缺血症状。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是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 3.TcPO2和CDFI可从不同侧面评估下肢缺血病变,联合TcPO2测定和CDFI检查可以更加全面评估下肢缺血情况。 4.卧位TcPO2值有预测糖尿病足溃疡能否愈合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