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牙区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比较
【6h】

后牙区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I典型病例

附录Ⅱ发表的文章

发表文章论文1

发表文章论文2

发表文章论文3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采用螺丝固位和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的两组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进行1年的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固位方式的种植固定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期间完成修复的上下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70枚种植体,其中24枚采用螺丝固位修复体,46枚采用粘接固位修复体;30枚为Branemark MKⅢ种植体,40枚为Replace Selet Tapered种植体;30枚采用单冠修复体,40枚采用两单位联冠修复体。分别于修复后1年复诊,检测种植体存活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基台松动、修复体松动和崩瓷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对种植义齿的美观满意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比较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种植义齿在以上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结果: 1.70枚种植体均存活。螺丝固位组及粘接固位组修复后1年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8mm与0.68ram;螺丝固位组mPlI与mSBI平均水平P50均为1,粘接固位组mPlI与mSBI平均水平P50均为1;螺丝固位组与粘接固位组均无基台或修复体松动,两组各有1例崩瓷,崩瓷发生率分别为4.17%和2.17%;螺丝固位组与粘接固位组美观满意度平均水平P50均为1。统计结果显示螺丝固位组与粘接固位组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修复模式对mPlI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单位联冠组mPlI高于单冠组,修复模式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SBI以及患者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系统、患者年龄、性别和牙位对上述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各个指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后1年边缘骨水平稳定,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修复效果良好。两组间短期临床修复效果未见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