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6h】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第六章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调查中国人群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明确自身免疫调节紊乱和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增加SLE患者对HBV的易感性;检测SLE患者血清干扰素a(IFN-a)的水平了解其是否有助于促进HBV感染后HBsAg阴转;结合相关调查资料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不同社区和企业单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年度健康体检的人群,通过统计他们的HBV血清学检查结果以了解这所医院患者所来源的背景人群HBV感染情况;在同家医院,对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的住院病人中确诊为SLE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照组为该医院同一时期住院病人中非传染科的非SLE三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比较他们的HBV感染情况。对初次检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15例SLE女性患者和48例单纯乙肝病毒感染的年龄相匹配的女性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HBV血清标志物变化情况及其相应时间。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活动期SLE患者和健康个体中血清干扰素a(IFN-a)的水平。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定义为P<0.05,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运算。 结果: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74%(9001/83830),其中男性为12.57%,女性为8.23%,具有性别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SLE患者的HbsAg阳性率(总体2.33%,20/859,男性:4.59%,女性:2.0%)都明显低于同时期同性别且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非SLE患者的相应阳性率(12.75%,9949/78046,男性:23.05%,女性:3.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女性患者HBsAb阳性率(68.93%)显著高于其对照组非SLE女性患者的相应阳性率(59.47%)(P<0.001),男性患者HBsAb阳性率两组间却无显著差异(P=0.5193)。随访的患者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15例SLE患者均接受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有13例在中位数7.5个月的时间内出现了HBsAg阳性转变为HBsAb阳性的血清转换,而对照组的48例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有转氨酶升高者服用常规护肝药物,其中只有28例在中位数为9个月的时间内发生同样的血清转换,这两组患者发生血清转换的比例显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x2=4.04,P=0.0445)。另外,我们发现,活动期SLE患者的IF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非狼疮患者;狼疮患者并不因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和免疫抑制治疗而促进HBV感染的慢性化,且其HBV感染慢性化率较一般人群减低。 2、在HBV的高流行区域,HBV感染可能是狼疮发病的一个触发因素,而一旦触发活动性狼疮,则血清中升高的IFN-a反过来可能在HBV的清除过程中起了一定的有利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