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圳市龙岗区正己烷接触人群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6h】

深圳市龙岗区正己烷接触人群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1.1国内外有关正己烷毒性研究概况

1.2正己烷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3神经-肌电图对正己烷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1.4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内容与方法

2.3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第3章 结 果

3.1企业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

3.2人群调查基本情况

3.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4接触人群尿2,5-己二酮分析

3.5不同浓度组尿2,5-己二酮与神经-肌电图结果相关分析

第4章讨论

4.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4.2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检测结果及工人暴露程度

4.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讨论

4.4本地区职业卫生现状与工作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近几年,广东、福建、杭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先后报道了印刷、制鞋、电子等行业工人因接触正己烷而导致的职业中毒事件,其中大量工人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正己烷(n—Hexane,CAS:110-54-3)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化学式C6H14,分子式为CH3(CH2)4CH3,分子量86.18;无色、高挥发性、易燃、常温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 正己烷主要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制鞋、印刷、电子、粘胶配制、除污、干洗、植物油提取等行业。正己烷急性毒性分类虽属低毒类,但因其高挥发性、高脂溶性,且有蓄积作用和神经系统的毒作用,故被认为是高危害性毒物。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慢性中毒。卫生部关于2002年全国职业卫生情况的通报中指出,正己烷居慢性职业中毒的第三位。 研究表明,正己烷代谢物尿2,5-己二酮(2,5-hexanedione,HD)水平可以作为接触正己烷职业危害评价中灵敏、特征性强的生物标志物。将尿中2,5-己二酮做为接触正己烷的生物标志物监测指标,在职业危害评价中对工作场所危害探查及职工健康检查、临床鉴别诊断、验证都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在正己烷接触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正己烷代谢物尿2,5-己二酮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龙岗区作为深圳市的新兴工业城区,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企业总数6905间,职工人数84万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3,801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为14万人。截止至2008年11月,龙岗区存在或产生正己烷企业107家,直接接触人数为2100人。 近3年来龙岗区无正己烷职业病确诊病例报告。但随着调查深入开展以来,发现正己烷使用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地点分散、用人单位未向监督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不足等危害因素,实际形势仍然严峻。本课题调查过程中,2008年9月,在我区龙岗街道某光学电子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严重的正己烷职业慢性中毒事件。一间仅有35人的私营企业,在有10名工人操作的清洗车间就有6人因长期接触高浓度正己烷且无防护设施而导致的职业中毒事件。因此,进行龙岗区正己烷接触人群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势在必行。 目的: 1.了解使用正己烷的企业分布,及正己烷在企业生产工艺中的暴露状况; 2.了解正己烷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定接触正己烷人群健康损害状况; 3.指出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针对关键岗位如何预防职业中毒。 研究对象: 企业: 龙岗区现存在或产生正己烷企业107家,在电子、印刷、制鞋3个行业中,根据企业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每个行业随机抽取2间使用正己烷做为清洗剂的企业。 人群: 接触组:对企业中全部正己烷直接接触者整群抽样,6间企业共调查150名作业工人。 对照组:在同一企业内按照年龄和性别、工龄选取等量不接触正己烷的后勤、行政人员作为对照。 研究方法与内容: 采用现场采样、问卷调查、健康体检、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具体如下: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企业调查内容:企业性质、规模,正己烷在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岗位、正己烷的使用量、岗位的职工人数、劳动时间、防护设施等。 正己烷接触人群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史、职业史等。 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的采样、检测方法用溶剂解析型炭管(内装100mg活性炭)作为采样载体,大气采样器(江苏建湖产)以200mL/min流量采样15分钟,样品送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检验方法按照GBZ/T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计算工作场所岗位空气中正己烷的浓度,并根据GB2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规定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正己烷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方法组织被调查企业在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接触正己烷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按照卫生部GB2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正己烷接触组、对照组人群常规体检项目、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检查等项目分别作统计学χ2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上述指标异常率的差异。 尿2,5-己二酮的检验方法尿中的2,5-己二酮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监测器测定。 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对照。 肌电图检查(EMG):对胫前肌、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检测,以观察安静状况下有无自发电位及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 尿2,5-己二酮水平与神经—肌电图相关关系的研究在正己烷接触人群中,根据尿2,5-己二酮水平分组,将超出国家卫生标准的工人列为可疑观察对象,做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神经—肌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判断尿2,5-己二酮在什么水平上与诊断标准(神经—肌电图)具有相关关系。 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输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假设检验的水准定为0.05。对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对分类变量,采用率、构成等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 结果: 1.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企业:性质均为私营中小型企业,接触正己烷的主要岗位是清洗岗位,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缺陷,卫生防护不到位,企业存在不同程度超时加班等现象,接触时间8-10h/d,全年接触300天。小型电子加工企业职业危害最大。 接触人群:本次研究调查正己烷接触工人150名,男性56名,女性94名,平均年龄24.2±5.9岁,平均工龄1.7±0.85年。对照人群,男性48人,女性82人,平均年龄24.76±4.6岁。工龄0.5-6.7年,平均工龄2.1±0.42年。 2.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检测结果本次研究检测6间企业,58个作业点,每个作业点测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浓度范围为(28~883mg/m3),平均浓度142.4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最高浓度超标8.8倍,超标点19个,超标率32.76%。 3个行业中,以电子行业类超标情况最为严重,超标率为63.63%(14/22),平均浓度265.4mg/m3。超标2.7倍。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常规体检项目异常率比较心脏异常包括频率和节律的异常,两组人群异常率分别为4.00%(6/150),3.85%(5/130),χ2检验结果示:两组人群心脏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7)。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异常,两组人群异常率分别为5.33%(8/150),6.92%(9/130),χ2检验结果示:两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09,P=0.579)。 X线摄片发现肺部异常阴影及纹理改变为异常,两组人群异常率分别为2.00%(3/150),1.54%(2/130),χ2检验结果示:两组人群X线摄片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85,P=0.771)。 两组人群血压异常率分别为9.33%(14/150),4.61%(6/130),χ2检验结果示:两组人群血压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337,P=0.126) 正己烷接触组、对照组人群血细胞计数异常率比较通过正己烷接触组、对照组人群血细胞计数的结果比较,选用两组人群红细胞数偏低率、白细胞偏低率、分别作统计学χ2检验。 4.生物标志物尿2,5-己二酮的研究 结论: 1.企业使用正己烷情况:正己烷主要分布在生产工艺的中下游的无尘车间或清洗房,在制鞋行业因属流水线作业,车间面积广,浓度相对较低,未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电子行业和印刷行业车间面积狭小,在生产设计上存在卫生工程防护缺陷,无有效通风,车间正己烷浓度很高,严重超出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接触人群发生危害慢性正己烷中毒危险度高,职业危害现状严重,此类企业是下一步开展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 2.人群接触情况:接触人群以外来劳务工为主,年龄偏小,女性居多,作业工人接触正己烷的浓度与强度差异较大,关键在于其工作岗位有无局部通风排毒设施。 3.正己烷对健康的影响:人群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白细胞偏低率和神经系统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许多工人虽然主观上尚未有不适感,但检查结果表明已有亚临床损害,严格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发现可疑中毒观察对象的有效措施。 4.尿2,5-己二酮的作用:本次研究验证了尿2,5-己二酮与车间空气中呈正相关,在超出限值的>8mg/L时,神经—肌电图提示异常,HD虽不是正己烷接触人群的健康效应指标,但对于正己烷接触人群早期发现可疑中毒观察对象仍有积极参考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