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微渗漏检测法评价GuttaFlow根充系统的封闭能力
【6h】

两种微渗漏检测法评价GuttaFlow根充系统的封闭能力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 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 果

4讨论

5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新型根管充填系统GuttaFlow的研究进展

附录二(图片)

致谢

展开▼

摘要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的重要步骤,指严密充填整个根管系统,包括封闭主根管和侧、副支根管及各种根管不规则区,防止细菌和组织液进入根管系统造成再感染,即目前提出的“三维充填”概念。现今,临床上根管充填的方法和材料众多,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使根管充填难以达到严密封闭的理想效果,因而新的充填技术和材料便成为研究的热点。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是近3-4年才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充填方法,但这种新方法的封闭性如何,国内外报道不多,且观点不一致。根充后微渗漏的大小是衡量根管封闭效果的重要指标,微渗漏越大,治疗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方法有多种,以往的报道多采用一种检测方法评价根充的效果,这就很难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 目的: 通过离体牙实验,采用两种微渗漏检测法,在根充后不同时间,分别从冠方和根端全面评价GuttaFlow根充系统对根管的封闭能力,并与两种常用的根充方法及材料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方法: ①筛选符合要求的72颗单根管前牙,颈部截冠,取工作长度为(14.5±0.5)mm,ProFile机用镍钛根管锉根备至主尖锉为.04锥度40#。②样本随机分组:A组GuttaFlow/.04主牙胶尖组;B组AHPlus糊剂/牙胶尖冷侧压组;C组碘仿氢氧化钙类糊剂/牙胶尖冷侧压组(n=20);D组阳性对照组和E组阴性对照组(n=6)。③采用改良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模型,于检测的第1、2、4、7、14、21、28天,用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测定从冠方向根端渗漏的葡萄糖量。④根充后三个月,通过染料渗透结合透明牙法,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根端的染色长度。 结果: ①从冠方渗漏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呈非正态性分布(P<0.05),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对三个实验组所有测量点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P<0.05)。再用Bonferroni法对各测量点两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如下:A组与C组在各测量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除第2天外,其余各测量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数值略低于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实验组第28天的数据,C组微渗漏值最大,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图3-2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知:阴性组从第1天至第28天均未检测到葡萄糖的渗出;阳性组则从第1天即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葡萄糖量,且呈快速上升趋势。图3-1示C组第14天的值低于第7天,对这两组数据做配对秩和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差异是统计误差造成的。②根充后三个月,各组根端染色长度分别为:A组(1.339±1.038)mm,B组(2.996±1.278)mm,C组(6.922±1.342)mm,D组(12.739±1.222)mm,E组(0.325±0.316)mm。染色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P>0.05)和方差齐性检验(x2=1.476,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发现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36,P<0.05);应用LSD法对实验组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每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GuttaFlow和AHPlus/牙胶尖冷侧压法的冠向封闭效果相似,碘仿氢氧化钙/牙胶尖冷侧压法的冠向渗漏值最大。 2.GuttaFlow根端封闭能力最强,碘仿氢氧化钙/牙胶尖冷侧压法的根端封闭能力最差。GuttaFlow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本实验所制备的改良葡萄糖微渗漏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灵敏度高的特点。 4.将葡萄糖微渗漏法与染料渗透透明牙法结合,可对样本进行长期无创性的观察,能得到更全面和客观的实验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