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绿色社会”遭遇ICT:实践、限制与机遇——以两个环保组织的网络传播实践为例
【6h】

中国“绿色社会”遭遇ICT:实践、限制与机遇——以两个环保组织的网络传播实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案例与内容安排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架构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社会运动与社会动员

第二节 网络传播

第三节 议题建构与新闻框架

第四节 NGO与市民社会

第三章 中国公民社会与“绿色社会”的兴起

第一节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

第二节 中国“绿色社会”的兴起

第四章 传统媒体架构下“社会”的传播困境及ICT开辟的机会与空间

第一节 表达的困境:传统媒体架构与“社会”的传播限制

第二节 网络中的机会:“新麦克卢汉主义”的再起与NGO的自主传播

第三节 ICT开辟的“社会”传播空间:以环保NGO绿家园与绿色和平的网站为例

第四节 “多、快、好、省”:网络空间中的传播机遇

第五章 从线上的“绿色”论述到线下的“绿色”行动——以绿色和平的反对转基因稻米运动与反对达利转基因食品运动为例

第一节 反对转基因稻米运动的论述

第二节 反对达利转基因食品的“线上行动”

第六章 网络传播实践中的等级“绿色社会”

第一节 绿家园:辅助“线下”行动的网络传播

第二节 绿色和平:“主动出击”的网络传播

第三节 网络传播中的等级“绿色社会”

第七章 “绿色社会”的网络传播实践及其限制

第一节 网络技术下“绿色社会”的传播空间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绿色社会”的技术“掣肘”

第三节 机遇还是幻景:网络空间中“绿色社会”博弈传统政经逻辑的可能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限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绿家园与绿色和平两个环保NGO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网络传播行为、传播策略的分析,探讨中国“绿色社会”如何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传播活动,为组织构建发声管道、开拓活动空间,以及目前组织的网络传播活动中所存在的优势与限制,并进而试图回应网络传播的技术背景能否帮助国内NGO实现在现有媒体及社会政治环境中的突围,促进国内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与完善这一宏观问题。
   根据研究问题,本文聚焦于环保NGO的网络传播实践及其社会动员,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网络传播的技术背景对于NGO的自主传播意义深远,不仅增加了组织的发声管道,而且为组织行动、社会动员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网络的低近用门槛,使组织绕开了传统媒体架构下的传播限制,为组织的自主传播提供了便利,开拓了组织的传播空间。第二,“联动”门户网站,组织通过与门户网站的“合作”以实现信息的扩散。第三,组织通过对议题的“合法化”与“合理化”论述,使其述求站在“天然道义”的立场上,为组织塑造起正义一方的形象,以促进其社会动员的实现与述求目标的达成。第四,“线上”与“线下”的交互行为,使组织的社会动员从网络空间扩展到现实社会中,直接集结公众的力量,号召公众参与组织行动。但与此同时,组织的网络传播活动在传播效果的达成及传播目标的实现上仍面临着一些限制,主要表现为:第一,网络传播活动与网络运动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在某种程度上受着经济与知识条件的制约;第二,组织网站的影响范围有限,组织讯息的接收群体相对单一:第三,组织在网络会员与议题管理上存在困难;第四,在网络传播实践中,组织仍面临如何将“线上”运动扩展至“线下”,如何将网络动员转化为现实的公民行动的困扰;第五,当“线上”动员与运动“遭遇”政治性述求时,组织采取保守态度,新技术条件下的“传播力”尚不足以成为组织对抗“国家力”的倚仗。
   总而言之,网络传播的兴起为中国“绿色社会”的自主传播提供了平台,增加了组织的发声管道,开拓了组织的活动空间,对于国内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的建设亦意义深远。然而,就目前而言,组织的网络传播实践仍然面临着诸多限制,存在着诸多制约,对组织传播效果的达成与传播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