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HFC网络的互动电视平台设计与实现
【6h】

基于HFC网络的互动电视平台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 言

第二章 HFC网络互动电视系统结构与相关标准

2.1 HFC网络的体系结构

2.2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2.1 频率配置

2.2.2 下行通道特性

2.2.3 上行通道特性

2.3 互动电视系统的业务

2.4 互动电视的系统组成

2.3.1 互动电视的前端平台

2.3.2 互动电视的承载网络

2.3.3 互动电视的终端设备

2.5 IPQAM下行方式和纯IP网络方式

2.6 MoCA技术

2.7 HomePNA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动电视承载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3.1 HFC+CMTS技术模式方案

3.1.1 组网模型

3.1.2 CMTS在互动电视试点的拓扑设计方案

3.1.3 同轴电缆分配网络设计

3.1.3 网络测试

3.2 FTTB+EOC技术模式方案

3.2.1 MoCA技术方案

3.2.2 HomePNA技术方案

3.3 FTTB+LAN技术模式方案

3.3.1 组网模型

3.3.2 LAN试点设计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动电视业务的部署

4.1 几种技术模式方案的比较

4.2 HFC+CMTS技术模式的互动电视系统部署方案

4.2.1 本地在实施HFC+CMTS方案上的特点

4.2.2 CMTS宽带业务和互动电视业务部署处理

4.2.3 物理网络针对互动电视业务的优化

4.3 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互动电视是伴随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支多媒体技术新军。基于HFC网络的互动电视业务,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产业化开发的未来之路,更是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一环。随着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该领域的技术日益丰富和成熟,一个成功的互动电视系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通信日益旺盛的需求,更为广电运营商开拓市场提供新的空间。可以预计,互动电视系统将影响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本文从互动电视的概念入手,概述了有线电视HFC网络的发展现状和互动电视系统的构成体系及业务情况;本文更从广电运营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技术模式,分别设计及搭建了基于HFC网络的互动电视承载网络,并对不同的承载网络进行测试,检验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行情况,同时比较不同模式的优劣,为广电运营商对承载网络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本文从技术运用、指标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互动电视承载网络的设计方案,并经过严谨的部署对各个设计方案加以实施,当中的设计及测试方法,为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维护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与启发;研究中搭建的互动电视承载网络,并不多见于国内的互动电视系统,比如FTTB+MoCA模式,EPON+HomePNA模式、HFC+CMTS模式等,这些工作是对EOC技术建设性的尝试,也是对互动电视系统业务开展的必要探索;部分承载网络已实现用户终端的小规模使用,且用户使用情况良好,就互动电视下一步大规模部署的方案,本文也有所涉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