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的对比研究
【6h】

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0.1研究目的和意义

0.2研究现状

0.3本文工作量统计

0.4主要测试手段

第一章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衣及玉器的材质特征分析

1.1材质特征及其分类

1.2部分玉衣片和玉器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第二章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玉衣(棺)片及玉器材质特征分析

2.1材质特征及其分类

2.2狮子山楚王墓玉衣片样品显微结构特征分析

2.3主量元素分析

2.4玉衣(棺)片的谱学特征

2.5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第三章现代与汉代闪石玉相关产地玉材研究

3.1不同产地闪石玉地质概况及其岩石学特征

3.2新疆地区样品实验

第四章西汉早期玉器产地来源分析

4.1主量元素证据

4.2石墨包裹体证据

4.3稀土及微量元素证据

小结

第五章西汉早期玉器工艺特征及其加工工艺研究

5.1南越王墓玉器对称性统计

5.2战国晚期至西汉前期同类器物对称性比较

5.3南越王墓和狮子山楚王墓玉衣片加工工艺特征

5.4南越王墓玉衣片切割痕迹实验模拟

小结及讨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其中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两墓出土了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同类器物,对两墓玉器材质、加工工艺和玉材产地特征的详细分析对比既可了解西汉早期玉器加工生产的基本状况,还可以据此讨论南北玉料来源的差异,进而揭示诸侯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域玉器文化的特征。
   本文通过上手观察和显微镜拍照,对两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矿物包体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描述和痕迹测量,并进行了玉器微痕的模拟实验和玉器对称性统计分析;与此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LA-ICP-MS原位分析和ICP-MS等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部分玉衣片材质以及来自新疆等地的现代玉石原料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分析,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常规观察、红外及拉曼光谱、化学成分分析显示,两地玉衣及玉器玉料主要均为透闪石质,但同时也都存在所谓的“假玉”,其中,南越王墓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广宁”;根据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判断,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总体上,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其它玉器结构细腻和颜色较白的数量较多,质量品级也略高于南越王墓。
   2、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而玉器对称性的统计和对比也显示,南越王墓玉器加工工艺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当时玉匠已使用了非常薄且坚硬的“工具”来进行玉料的切割,显示其切割技术已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上述特征说明,部分南越王墓玉衣或者玉器肯定是在当地制作完成的。
   3、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衣中均观察到石墨包裹体的存在,其中楚王墓出土玉衣石墨拉曼光谱拉曼位移主要为1335cm-1(“D”峰)和1582cm-1(“O”峰);徐州狮子山玉棺片石墨颗粒D∶O峰强度比趋于零,接近完全有序结构;玉衣片石墨峰强度比多在0.14-0.25,仅一例达到0.73,而新疆地区样品在峰比范围在0.02-0.35之间,近半数峰值比趋于零,结果显示,徐州古玉样品石墨包体结晶度范围和新疆地区玉料石墨范围一致。另外,还在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玉衣片样品中发现金红石包体,说明该墓闪石玉料在结晶时处于Ti过饱和状态。
   4、徐州玉衣片、玉棺片样品和新疆样品具有相似的稀土微量元素组成(总量在0.863~7.988ppm),样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显示较大的Eu负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上显示为轻重稀土曲线近于水平而中间下凹(Eu亏损)的分布模式,其中低的Sr含量(3.115~14.233ppm)排除玉料来自附近小梅岭的可能。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基本肯定,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的玉料主要来自新疆地区,没有发现本地来源,南越王墓出土玉器的玉料不排除来自新疆的可能,“假玉”可能是就近取材的,但更为确切的结论还有待更多样品测试结果的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