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状况
【6h】

广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状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广州市8所大学的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2型糖尿病门诊病人治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控制的情况(包括HbAlc、餐后血糖、TC、LDL-C、HDL-C、TG和血压情况),分析其达标情况、控制现状、治疗方案、影响因素及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为规范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优化糖尿病控制达标,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临床数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4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地区八间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内分泌专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标准: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并在门诊随诊6个月,年龄30~70岁,已经接受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有或无降脂、降压治疗均可,治疗方案相对稳定,即近一个月内治疗方案维持不变。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调查者认为可能影响结果评估的其他情况或主要脏器疾病,严重的心、肺、肾脏功能衰竭情况,不能或不可能理解并遵从本方案者。
   2.研究方法:
   调查人员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回顾病史及查阅门诊病历、既往检验结果等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调查问卷填写。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
   患者常规服药及常规饮食,以进食第一口早餐汁算,餐后二小时抽血测餐后血糖(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
   所有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均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和内分泌实验室完成。其中血糖检测用己糖激酶终点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HbAlc检测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常范围<6.4%)。
   3.统计学分析:
   分别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血糖控制标准及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计算各项指标达标率。将资料整理后由专人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行正态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或构成比表示。试验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
   结果
   共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其中996例完成生化检测。平均年龄59.7±10.9岁,病程6.96±6.1年。
   1.血糖控制:平均HbAlc7.85±1.62%,HbAlc<6.5%达标率31.5%,HbAlc<7.0%达标率49.9%。平均PBG10.50±4.68 mmol/L,PBG<7.8mmol/L的达标率35.4%,PBG<10mmol/L的达标率54.7%。
   2.血压控制:收缩压<130 mmHg比例52.9%,舒张压<80 mmHg比例50.5%,总的血压达标率为51.2%。
   3.血脂状况:平均TC4.88±1.02 mmol/L,TC<4.5 mmol/L比例36.7%;平均LDL-C2.95±0.86mmol/L,LDL-C<2.6mmol/L比例34.8%:平均HDL-C1.17±0.31mmol/L,HDL-C>1.1 mmol/L比例45.2%。
   4.综合达标率:HbAlc<7%,LDL-C<2.6mmol/L,血压<130/80mmHg的患者比例为6.5%。
   5.药物使用情况:
   1)包括联合治疗的降糖药物使用比例为磺脲类53.6%,二甲双胍61.9%,α-糖昔酶抑制剂33.0%,TZDs18.7%,格列奈9.5%,其它口服降糖药0.7%,胰岛素32.7%。以HbAlc<6.5%为标准的各种降糖药单药治疗的达标率以磺脲类和TZD为最高,双胍类其次,而胰岛素的单药达标率最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达标率为35.1%,三种药物联合的达标率为26.2%。
   2)包括联合治疗的降压药物使用比例:钙离子拮抗剂(CCB)23.9%,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5.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9.8%。
   3)调脂药物使用比例:他汀类9.0%,贝特类2.2%。各种调脂药物治疗中他汀类TC的达标率为44%,LDL-C的达标率51.9%,HDL-C的达标率40%;贝特类TC的达标率为10%,LDL-C的达标率20%,HDL-C的达标率45%。在所有调查者中,以LDL-C>2.6mmol/L为标准,共有649例患者,未使用调脂治疗有569例,比例87.67%,占总的调查人数57.13%。
   4)阿司匹林使用比例为27.7%。
   结论
   广州市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达标率低,与没有充分和合理使用降糖、降压、调脂药物及阿司匹林有关。这提示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强化,同时需要提高医师对多危险因素干预治疗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