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永生化及其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异常研究
【6h】

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永生化及其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异常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一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结果

1.染色体数目异常

2.染色体结构异常

实验二

材料和方法

1.主要试剂与仪器

2.方法

结果

讨论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二、染色体结构异常

三、HPV18E6、E7蛋白的表达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食管癌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现已证实几乎所有的人体恶性肿瘤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因此,检测食管癌的染色体异常有助于阐明食管癌的癌变机制。HPV18E6E7基因转染人胚食管上皮细胞建立的永生化细胞株H5E973具有恶性变趋向,其61代细胞部分已恶性转化。H5E973细胞株和在H5E973培养传代后加入TPA诱导其恶性转化而建立的瘤细胞株LTPA为体外研究食管癌癌变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本课题以这2个细胞株为实验对象,研究食管上皮细胞永生化及其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食管癌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提供有价值信息。
  方法:体外传代培养H5E973和LTPA细胞,制备其中期染色体,用胰酶-Giemsa法进行G显带。分析H5E97326、43、89代和LTPA63代的染色体众数变化;对H5E97326、89代和LTPA63代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此外,利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H5E97320、85代及LTPA74代细胞的HPV18E6、E7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H5E97326代、43代、89代众数分别为56~62、58~63、61~64,LTPA63代众数为59~64。H5E973和LTPA细胞主要以超二倍体,尤其是亚三倍体为主。伴随传代次数增加,H5E973细胞众数右移,且亚三倍体也呈增多趋势。12、14、17和20号染色体数目增加和Y染色体的丢失在H5E97326、89代和LTPA63代均频繁出现。
  在H5E973和LTPA主要发现了18个涉及1、2、4、5、6、7、8、9、10、13、14、19和21号染色体的基本可辨认的结构异常。但在LTPA63代所分析的6个核型中却未见到。
  H5E97320、85代和LTPA74代均有HPV18E6、E7蛋白表达,但表达强度有所差异,其中E6、E7蛋白表达在H5E97385代的最强,在H5E97326代相对较弱。上述三代E7蛋白表达均强于E6蛋白。
  结论:1.5E973、LTPA细胞主要以超二倍体、尤其是亚三倍体为主。H5E973细胞伴随代数增加出现染色体众数右移和亚三倍体增多。
  2.12、14、17和20号染色体数目增加和Y染色体的丢失在H5E97326、89代和LTPA63代均频繁出现,提示其可能与食管上皮细胞永生化和恶性转化相关。
  3.频繁出现是H5E97326、89代及LTPA63代的共同特征,可能在食管上皮细胞永生化和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4.der(9),t(9;9)( p24;q11)、der(9),t(9;9)(9qter→ cen→9qter)、der(13),t(13;13)(13qter→cen→13qter)、del(6)(q21)、i(7p)和der(4),t(4;2)(q21;q12)由永生化阶段至恶性转化阶段呈现进行性积累,推测上述异常染色体与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5.H5E97320代、85代、LTPA74代均有E6、E7蛋白表达,但表达强度有所差异。E6、E7蛋白的表达在H5E97385代最强。上述三代E7蛋白表达均强于E6蛋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