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抢救及预后分析
【6h】

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抢救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表(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正文部分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伤害越来越常见,己渐成为威肋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世界性公害,在发展中国家,致伤的首要原因,首先是交通事故,其次是暴力冲突。在我国,交通伤也是45岁以下年龄段人口的首位死因和工作生命年损失的首位原因。道路交通伤主要原因为:(1)酒后、超速、疲劳驾驶、占用快车道;(2)行人违章,横穿公路或行于摩托车道;(3)道路、车况及其他原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由交通事故导致的占70.4%,因大脑是人体生命中枢所在,伤后极易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而且窒息、呼吸停止与休克的发生率均较其它部位损伤高,故颅脑损伤伤势严重;因此,颅脑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决定了颅脑损伤的严重性及其救治更具有时效性。重型颅脑交通伤是全球人类死亡和伤残、失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课题的目的为探讨道路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为制定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设计:对2008及2009年度在我院救治的80例重型颅脑交通伤(GCS≤8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以便在临床抢救,针对性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提高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救治成功率。预后以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衡量标准,以预后较好(良好及中残)的30例为对照组,以预后较差(重残、植物生存及死亡)的50例为实验组。调集所收集的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
   结果:1.纳入的8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4.69±18.026岁,其中预后较好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36.47±16.889岁,预后较差组男性3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3.62±18.76岁。
   2.预后较好组共30例(37.5%),预后较差组50例(62.5%)。其中存在脑挫裂伤者72例(90%),脑干损伤者29例(36.25%),弥散性脑轴索损伤者20例(25%),硬膜下血肿者51例(63.75%),硬膜外血肿者20例(25%),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61.25%),颅骨骨折61例(76.25%)。
   3.预后较好组的3个抢救时间段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90±1.539分钟、11.00±1.661分钟、80.03±57.624分钟;预后较差组的3个前进时间段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00±2.474分钟、12.92±3.891分钟、116.00±83.185分钟。3个时间段的P值均<0.05,表明均有统计学意义。
   4.预后较好组交通工具:摩托车7例,汽车23例;预后较差组交通工具:摩托车23例,汽车27例。两组比较P=0.028<0.05,有统计学意义。
   5.本次研究纳入80患者的合并伤主要有四肢骨折、锁、肋骨骨折、骨盆骨折、肺挫伤、血气胸、肝脾损伤、休克,预后较差组的休克率远远大于预后较好组。
   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重型脑交通伤的预后与事故发生至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救护车到达急诊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工具为摩托车是重型脑交通伤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消除或控制这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重型脑交通伤的预后。同时,今后应加强对易受伤人群的保护,进一步强化交通执法,并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