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记物在乔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6h】

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记物在乔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 略 词

目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Masson染色在乔本甲状腺炎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观察

3.2 E-cadherin在乔本甲状腺炎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3.3 Vimentin在乔本甲状腺炎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3.4 FSP1在乔本甲状腺炎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3.5 TGF-β1蛋白在乔本甲状腺炎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3.6 TGF-β1、E-cad、Vimentin三者的相关性

第4章 讨论

4.1 乔本甲状腺炎间质胶原含量的表达情况

4.2 E-cadherin在乔本甲状腺炎表达及其意义

4.3 Vimentin在乔本甲状腺炎表达及其意义

4.4 TGF-β1蛋白在乔本甲状腺炎表达及其意义

4.5 FSP1在乔本甲状腺炎表达及其意义

第5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1. EMT的定义

2. EMT的发生机制

3. EMT的表型转化的标志

4. EMT的调节

5.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题录

个人简介

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学位论文真实性与版权归属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乔本甲状腺炎是由日本学者乔本策先生于1912年首先报道并描述的。主要的病理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和甲状腺上皮破坏、嗜酸性变及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乔本甲状腺炎的免疫损伤机制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其发生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则研究的很少,近些年研究表明,上皮—间充质转化在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那么在乔本甲状腺炎病变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上皮-间充质转化?如果存在,它在甲状腺间质发生纤维化的过程中又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又有哪些重要的因子调节?目前,在此方面研究报道的还很少,本研究收集101例人乔本甲状腺炎病变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胶原纤维染色技术,观察甲状腺病变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间充质标记物Vimentin、 FSP1和上皮-间充质转化重要的调节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结合间质中胶原纤维的染色情况,试图寻找人乔本甲状腺炎病变中存在上皮-间充质转化的证据,探索其在间质纤维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材料和方法:
  材料:
  本实验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1998-2011年手术存档的甲状腺手术石蜡标本的101例,另取甲状腺肿瘤手术切下来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做对照,经临床病理诊断这101例均为乔本甲状腺炎,其中75例为单纯乔本甲状腺炎,12例合并甲状腺腺瘤,13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例合并甲亢。
  在这101例乔本甲状腺炎中,男性3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45.9岁。对照组全为已婚女性。
  方法:
  1.HE染色切片观察乔本甲状腺炎的病变特点,确定病理分型。
  2.胶原纤维染色用Masson染色观察乔本甲状腺炎病变中胶原纤维的面积百分比。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 Envision两步法观察乔本甲状腺炎组织中E-cadherin、TGF-β1、FSP1、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
  4.图像分析法应用Leica IM50图像采集系统和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分析。
  5.统计分析应用 SPSS13.0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1. HE和Masson染色观察,在101乔本甲状腺炎病变中,淋巴细胞型(L型)69例,嗜酸性上皮型(O型)22例,明显上皮破坏型(P型)10例。随着炎细胞浸润程度的升高,间质胶原面积的百分比也是逐渐增高的,L型(9.16±3.17%)、O型(20.29±6.08%)、P型(50.12±3.68%),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P型炎症病变中纤维化的百分比达到50%。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间质胶原成分很少,面积百分比仅为2.19±1.74%,与炎症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2.上皮细胞标记蛋白E-cad在正常甲状腺组织90.0%(27/30),乔本甲状腺炎和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60.4%(61/10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乔本甲状腺炎滤泡上皮E-cad表达逐渐减少,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E-cad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L型,为63.8%(44/69),O型,为54.5%(10/22),P型,为50.0%(5/10)。E-cad的表达与各病理分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间充质细胞标记蛋白Vimentin在乔本甲状腺炎滤泡上皮中从无到有,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Vimentin的MOD值逐步增加,L型,为0.1078±0.0700;O型,为0.1379±0.0371;P型,为0.1468±0.0155;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L型与O型和P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O型与P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未见Vimentin阳性。
  4.上皮-间充质转化的重要调节因子 TGF-β1蛋白在乔本甲状腺炎滤泡上皮中表达逐渐增加。在101例炎症病变组各型中, TGF-β1的表达与乔本甲状腺炎的分型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TGF-β1的MOD值逐步增加,L型,为0.1188±0.0675;O型,为0.1575±0.0177;P型,为0.1681±0.0225;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L型与O型和P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O型与P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未见TGF-β1的表达。
  5.上皮-间充质转化特异性蛋白 FSP1主要在乔本甲状腺炎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有表达,在甲状腺滤泡上皮中几乎无表达,极个别滤泡上皮FSP1表达阳性。在101例炎症病变组各型中,FSP1的表达与乔本甲状腺炎的分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FSP1的MOD值逐步增加,L型,为0.0784±0.0625;O型,为0.1169±0.0529;P型,为0.1417±0.0561;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L型与O型和P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与P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FSP1无表达。
  6. FSP1表达阳性的成纤维细胞个数在乔本甲状腺炎间质中逐渐增加。各病理学类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FSP1阳性的成纤维细胞个数逐渐增加,L型,计数为8.13±7.14;O型,为13.68±8.78;P型,为20.36±11.74;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L型与O型和P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与P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FSP1表达阳性的成纤维细胞。
  7.在乔本甲状腺炎中,TGF-β1和E-cad成负相关(r=-0.224,P<0.05),而与Vimentin成正相关(r=0.701,P<0.01)。
  结论:
  1.乔本甲状腺炎随病变进展,滤泡破坏增加,数量减少,间质胶原含量逐渐增多,病变最严重时胶原含量超过50%。
  2.乔本甲状腺炎中,滤泡上皮E-cad蛋白的表达随着病变进展逐渐减少,表明上皮性标记逐渐脱失。
  3.间充质细胞标记蛋白Vimentin在滤泡上皮中从无到有,提示乔本甲状腺炎发展过程中滤泡上皮发生了上皮-间充质的转化。
  4.上皮-间充质转化的重要调节因子TGF-β1的表达在滤泡上皮中从无到有,并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提示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损伤可能通过上皮间E-cad蛋白的缺失和Vimentin的出现,导致上皮-间充质转化,加剧了甲状腺组织的纤维化。
  5.上皮-间充质转化特异性蛋白FSP1主要在乔本甲状腺炎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中表达,部分上皮细胞已经具备了间充质细胞的特征, FSP1阳性的成纤维细胞计数增加,推测可能部分是甲状腺上皮通过EMT转化而来。FSP1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可能与炎细胞的迁移、趋化及甲状腺上皮的破坏有密切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