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庄子人生境界原论
【6h】

庄子人生境界原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生境界说

第二章 庄子风度及其时代背景

第三章 庄子人生境界之理论阐述

第一节 庄子的宇宙意识与生命悲情

一 庄子的宇宙意识

二 庄子的生命悲情

第二节 庄子对主体与客体的超越

一 超越主体

二 超越客体

三 有限而无限的心灵境界

第三节 庄子人生境界中的审美创造

第四节 庄子悲剧的人生态度—大梦大觉

结语

参阅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述章节,是以人生境界的现代理论为基础,从庄子风度、庄子之时代、庄子之宇宙意识、庄子之生命悲情、庄子超越主客体、庄子之心灵境界、庄子之审美创造、庄子之悲剧态度,由外向内,又由内至外,既层次地又系统地论述了庄子的人生境界。这些部分不是块状,不是碎片,而是以其内在的逻辑性联成一个整体。
  人生境界并非抽象难窥,必定要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庄子风度就是对此体现的概括。了解了庄子风度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追寻其缘由。这缘由自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着手:一是客观的;二是主观的。关于客观,任何世间的迹象总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庄子风度有其深沉的土壤—正是他所处的社会时代。社会时代或正面催生事物,或负面催生事物,而庄子风度就是一面抗议社会的旗帜。关于主观,任何意识世界皆无边无际,不同的思想犹如波光粼粼,都可以闪耀个性的光芒。探究庄子风度的主观缘由,即在于庄子极具个性的人生境界理论。既然称之为“理论”,我们就需要对庄子有关思想进行分解、梳理、整合,使之系统化。“道”是中国哲学家矢志不渝探知的真理。把人生置于“道”之下来统观是他们一致的思维方法。然而天下不止一“道”,每个人皆能形成其心目中的“道”。庄子追求之道即为无处不在的自然大道。若以超越于一切万物之上,即形而上观之,自然大道就可以表现为宇宙意识;若以内化于一切万物之里,即形而下观之,自然大道就可以表现为物之性。人类属万物之一,人之性必要直射自然之精神。然而,对于浩渺无穷,流动不息的大道之行,个人生命无法抗拒,加上世俗对人之性的扭曲,庄子必然悲悯于多苦多难的人生。这即是深植在庄子心里的生命悲情。生命悲情就像发动机一般,不断地生发动力,促使庄子作种种反思,去追溯人生痛苦的源头,希望从本体上得以解脱。于是,在天道光芒之普照下,庄子对社会人生进行了深刻的觉解。“因其固然”乃是“道”最基本的精神。以此为参照,庄子相信人生之所以痛苦,一方面在于自己不能支配自己;另一方面在于受到外力的牵引。因此就有了他所谓超越主体与客体的认识。人生痛苦的两个因素不存在了,那什么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庄子进而提出了有限而无限的心灵境界观。在此境界,人之精神从繁芜复杂、变化无常的现象中完全解放出来,自由的、创造的本心得以圆满朗现。这颗本心与“道”相通,畅于四肢,并以最高智慧发乎外。畅于四肢,就能创造出自然天成、惊犹鬼神的艺术作品;发乎外,就能得到对宇宙人生美的发现。庄子之审美创造于此显现无遗。然而,这毕竟是庄子觉解中的理想人生。理想与现实无论如何总不能达致完全同一。此种冲突在庄子心里刻下了最深的伤痕。涵盖庄子精神的纯自然世界,在一切世间是找不到的。因之,庄子亦只能采取悲剧的人生态度:视现实人生如一场梦幻,如一段泡影。惟一戳穿它的方法即是要在大梦的同时保持大觉。
  通过这段分析可知,庄子之人生境界确有其内在的系统性。我衷心期待这篇拙文能为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庄子的人生境界提供一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