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entacam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6h】

Pentacam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白内障手术的发展

1.2散光的分类及测量

1.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散光的因素

1.4散光对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1.5散光的矫正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研究资料

2.2分组及手术方法

2.3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一般情况

3.2视力及视觉满意度

3.3角膜散光

3.4散光轴位变化

3.5 角膜曲率

3.6术后角膜厚度

3.7角膜厚度变化与散光的相关性

3.8术源性散光

第四章 讨论

4.1 Pentacam的优点

4.2散光对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4.3影响术后角膜散光的因素

4.6本研究不足

4.7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在 Pentacam引导下行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
  方法:将67例(74眼)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38眼)在Pentacam引导下行最大散光轴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2例(36眼)行11:00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并用 Pentacam检查角膜散光、轴位、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切口处角膜厚度,用矢量分析法计算术源性散光,对各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A、B两组术后3月裸眼视力分别为(0.64±0.11)、(0.57±0.14),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两组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视觉质量,其中A组视觉满意度优于B组;(2)A组术后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大,术后1月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角膜散光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术后1周、1月、3月角膜散光值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月、3月散光较A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月A组最大散光轴位分布变化不显著(P>0.05),但术前顺规散光者术后呈逆规性漂移,逆规散光呈顺规性漂移;B组术后顺规散光减少,逆规散光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A、B两组中央角膜曲率术后1周、1月、3月与术前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两组术后1周、1月切口处角膜厚度相对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较术前增大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处角膜厚度与角膜散光程度呈正相关,A、B两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2,0.339,(P<0.05);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6)术后3月A、B两组SIA分别为:(0.64±0.51)D、(0.62±0.48)D,无统计学差异(t=1.325, P>0.05),其中颞侧切口术源性散光大于上方切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厚度改变,角膜散光及轴位变化,随着切口的愈合角膜散光呈减小趋势;(2)与11:00方位角膜切口相比,Pentacam引导下角膜切口能够有效减小术后角膜残余散光,提高视觉质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矫正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手术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