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的高分辨MRI头颈联合研究
【6h】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的高分辨MRI头颈联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3.0T HRMRI对症状性MCA狭窄的诊断价值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图像质量分级标准

4.图像分析

5.数据处理与统计

6.实验结果

7.讨论

第三章 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3.0T HRMRI头颈联合研究

1.对象和方法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症状性MCA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N=16]

附录2: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N=13]

附录3:3.0T HRMRI头颈联合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N=11]

综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文章发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RI,HRMRI)探讨:(1)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性病变性质;(2)症状性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双侧 MCA斑块特点及管壁特征的区别。2.探讨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诊断颅内外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其与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A,3D ce-MRA)诊断颅内外动脉病变的一致性。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8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18-80岁)。
  2.方法:收集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完成HRMRI扫描。根据图像质量分级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图像纳入统计分析:辨别MCA狭窄性病变性质;将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双侧MCA分为责任血管组与非责任血管组,比较并测量两者斑块特点(13例)、管壁特征(10例);将符合HRMRI头颈联合研究要求的11例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管壁图像纳入研究,观察双侧颅内外动脉的HRMRI所示与相应3D ce-MRA是否一致。
  结果:
  1.符合图像质量要求的16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中,13例MCA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2例MCA为血管炎,1例MCA为动脉夹层。
  2.责任血管组以前壁、上壁、全壁斑块多见(各占23.1%),非责任血管组以前壁斑块(76.9%)最常见,责任血管组上壁斑块多于非责任血管组(23.1% Vs1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
  3.责任血管组不规则斑块较非责任血管组不规则斑块常见(62.9% Vs23.1%),两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4.两组偏心性强化斑块多于向心性强化斑块(61.5% Vs30.8%);其中,责任血管组强化斑块较非责任血管组常见(84.6% Vs3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5.责任血管组高度强化斑块显著多于非责任血管组(53.8% Vs7.7%),而非责任血管组仅4例斑块强化,轻度强化占50%,两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3)。
  6.斑块强化与病程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期斑块(61.5%)多于亚急性期斑块(38.5%),其中87.5%的急性期及80.0%亚急性期斑块出现不同程度强化,以高度强化常见;斑块强化分级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s=0.023,P=0.94)。
  7.在最大管腔狭窄(Maximal Lumen Narrowing,MLN)处:与非责任血管组相比,责任血管组具有更大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Plaque Burden,PB)、管壁面积(Wall Area,WA)、最大管壁厚度(Maximal Vessel Thickness,M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责任血管组具有较小的管腔面积(Lumen Area,LA)、较大的重塑指数(Remodeling Index,RI)及平均管壁厚度(mean Vessel Thickness,m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参考管腔( Reference Site,REF)处:责任血管组的血管面积(Vessel Area,VA)小于、LA大于非责任血管组的VA、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8.11例行HRMRI头颈联合研究的患者中,9例合并双侧MCA粥样硬化斑块,8例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1例左侧M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内段呈血管炎性强化,1例左侧MCA为动脉夹层。增强扫描时6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强化,占AS患者的67%。
  9.比较3D ce-MRA与HRMRI结果一致性发现,88处血管中,23处血管的MRA与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1处血管的MRA与HRMRI显示相对一致,即3D ce-MRA显示狭窄或者扩张、HRMRI显示管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或附壁斑块;34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欠一致,其中,26处血管的3D ce-MRA大致正常而HRMRI显示管壁增厚(5处)或斑块(21处),8处血管的3D ce-MRA显示轻度狭窄(6处)、或扩张(2处)而HRMRI显示管腔外径及管壁均大致正常。两者诊断头颈血管异常的一致性较差(Kappa[k]=0.25,P=0.01)。
  10.对两读片者进行组间一致性分析显示,判断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时的组间一致性一般,3D-ceMRA、HRMRI的组间k分别为0.67、0.69(P均<0.001);判断双侧MCA斑块特点的组间一致性较好(k均>0.8, P均<0.001);测量管壁特征时组间信度良好, MLN处的VA、LA、WA、PB、狭窄程度、MVT、mVT的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9(P均<0.001),REF处的VA、LA的ICC均>0.9(P均<0.001)。
  结论:
  1.HRMRI可清晰地显示MCA管壁、管腔,实验可重复性高。
  2.3.0T HRMRI头颈联合扫描可清晰地显示颅内外动脉管壁结构,弥补3D ce-MRA的不足,提高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和分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与3D ce-MRA相比,HRMRI不仅可发现3D ce-MRA未能发现的狭窄,还能甄别动脉狭窄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HRMRI上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强扫描时部分呈偏心性强化;血管炎在HRMRI上表现为管壁显著环形增厚,增强扫描时呈环形强化;动脉夹层在HRMRI T1WI像上表现为长条状高信号。
  4.责任血管的斑块特点、管壁特征不同于非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具有更大的WA、PB、MVT、RI,更常见的上壁斑块、更严重的管腔狭窄,斑块信号更强。
  5.HRMRI可实现在活体内较准确地甄别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因,但需活体病理组织对照证实。6.HRMRI是临床评估MCA粥样硬化患者卒中风险的有用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