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S-OCT对联合MMC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短期随访研究
【6h】

AS-OCT对联合MMC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短期随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1.2青光眼的治疗

1.3滤过泡形态观察及评估

1.4 AS-OCT对滤过泡形态观察及评估

1.5 研究目的的与课题来源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基本资料

3.2小梁切除术后1周MMC组和非MMC组滤过泡参数及光密度的比较

3.3小梁切除术后1月MMC组和非MMC组滤过泡参数及光密度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小梁切除术后两分组间滤过泡的AS-OCT空间参数比较分析

4.2小梁切除术后两分组间滤过泡结构组织光密度的比较分析

4.3 AS-OCT在滤过泡手术后患者的随访中的作用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功能临床评估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致谢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运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观察单纯小梁切除或联合MMC术后1月滤过泡的形态及光密度特点。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7月-2016年1月因诊断青光眼并住院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运用AS-OCT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1月时采集滤过泡图像,运用软件计算术前预手术区域的结膜光密度,术后1周及1月滤过泡高度、泡壁面积、液腔高度和面积、前房水光密度、滤过泡壁光密度及液腔光密度。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分组间的参数及光密度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4例患者,共30只眼,其中7只眼术后失访,最终共纳入23只眼,其中10名患者术中联合使用MMC,术前MMC组患者年龄较低(42.10±11.10 vs61.08±4.63,p<0.05),术前眼压较高(36.40±9.51mmHg vs20.62±6.23mmHg,p<0.05)。术后1周MMC组滤过泡高度较高(1.92±0.64 mm vs1.36±0.52mm,p<0.05),滤过泡壁光密度较低(193.72±24.95vs212.94±16.27,p<0.05),两组的滤过泡壁面积、液腔高度、液腔面积及液腔光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MMC组与非MMC组的滤过泡高度(1.94±0.51 mm vs1.67±0.64 mm)、滤过泡壁面积(5.39±1.25 mm2 vs4.35±1.74 mm2)及光密度(197.84±16.83 vs202.73±18.86)、液腔高度(0.65±0.37mm vs0.61±0.71mm)、面积(0.40±0.39 mm2 vs0.61±1.14mm2)及光密度(29.19±20.17 vs19.23±15.1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S-OCT可以定性定量测量小梁切除术后的滤过泡。小梁切除术后1月 MMC组与非MMC组的各项滤过泡的空间参数及光密度不存在差异,提示两分组的滤过泡形态及组织修复情况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