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白海豚饵料生物中有机氯污染水平的调查及其初步的风险评估
【6h】

中华白海豚饵料生物中有机氯污染水平的调查及其初步的风险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华白海豚简介

1.2有机氯概述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饵料鱼有机氯含量测定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2.3 样品提取与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中华白海豚饵料鱼有机氯含量分析

3.2 不同海域饵料鱼中有机氯平均含量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华白海豚有机氯初步风险评估

4.1 风险评估方法

4.2 各海域中华白海豚风险评估及结果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白海豚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其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不断在海豚体内积累,经过长期的积累,可能会使得海豚的健康状况和生理指标下降,进而影响该种群的延续。我国南部沿海海域是我国中华白海豚生存的主要栖息地,有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对它们造成了严重的健康伤害。因此,评估中华白海豚的健康风险显得尤其重要。
  本研究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中华白海豚的健康风险,在厦门海域、汕头海域、珠海海域、江门海域、湛江海域和钦州海域采集中华白海豚主要摄食鱼种(石首科、鲱科、鯔科、鳀科),通过GC-MS检测和分析鱼体中DDTs、PCBs、HCB、CHLs和HCHs共5种成分。基于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致癌斜率因子(Carcinogenic slope factor,CSF)和毒性参考值(toxicity reference value,TRV),采用风险熵(RQ)数法判定中华白海豚所遭受的健康风险程度。
  主要结果如下:
  (1)各研究海域饵料鱼中,总体上有机氯含量分布趋势相同,其中DDTs和PCBs均表现出较高的含量。DDTs在钦州海域最高1265.245ng/g ww(155.997ng/g ww-2945.460ng/g ww),与其他海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CBs在汕头、珠海和湛江均有较高的含量浓度分别为67.535ng/g ww(48.995ng/g ww-82.294ng/g ww)、62.589ng/g ww(13.822ng/g ww-112.058ng/g ww)和73.229ng/g ww(33.184ng/g ww-161.318ng/g ww),与其他海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CBs在各个海域的检出率均为100%,DDTs的检出率除珠海海域为75%外,其他海域均为100%。HCB、CHLs和HCHs的含量普遍较低,在各个海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08ng/g ww-44.497ng/g ww,0.189ng/g ww-5.245ng/g ww,ND-5.536ng/g ww;且在各个海域的检出率分别为10%-51.4%、5%-51%;其中HCB在珠海海域饵料鱼中未检出,HCHs仅在珠海海域检测得到。
  (2)通过研究饵料鱼中有机氯含量对中华白海豚的暴露风险,结果显示:这六个海域基于RfD的健康风险状况是相似的,PCBs和DDTs均有较大的风险熵,其次是HCB,CHLs的RQ值普遍小于1。因此严格意义上讲,PCBs和DDTs会对中华白海豚产生较大的健康风险,HCB产生的风险相对较小,CHLs几乎不会对白海豚产生健康风险。值得注意的是HCHs仅仅在珠海海域检测的到,且会对白海豚产生健康风险。然而基于TRV的RQ值都小于1,其中TEQs、PCBs的风险熵相对较大,表明各海域饵料鱼中各种有机氯元素的污染都比较小,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的风险普遍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