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6h】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研究目的:
   医院感染是当前全球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SARS造成的影响及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冲击,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警示。目前监控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控制高度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及减少医院感染爆发等是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疗质量控制领域内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关系到保护病人的生命与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与广大医护人员的健康、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息息相关。新兴的医院感染管理学是研究医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和控制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涉及到医院消毒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发生高危因素干预、感染病例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等多个方面,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同时又肩负医院管理职能,需要及时收集、统计、分析大量数据,以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作出规划及评价。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目前的现状是领导重视不够,专职人员不足,管理手段落后。例如,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收集多为回顾性收集病人资料,且有关医院感染数据的收集完全依靠人工,信息获得、管理和反馈严重滞后,医院感染管理者无法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应用、耐药菌发生等情况,不能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及规范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此外,由于目前医院感染信息是由医生手工填报,然后进行汇总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信息滞后,同时会出现数据不全、漏报、错报现象严重等情况,导致信息不及时,数据可信度低,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干预处理,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质量。
   因此,研发一套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软件,及时监测、收集有关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汇总、反馈以及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迫切之需。目前,国内各医院感染管理者都在寻找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已有不少信息化软件开发,但多集中在统计分析功能或偏重于某一环节、某一方面的管理,尚无一套完整的医院综合管理监控软件。
   南方医院是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病床数达1800张以上,有很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全套的HIS、LIS和CIS系统为基础。本课题是基于以上目的结合南方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需求开发研究一套完整的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评价。本课题2006年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
   研究方法:
   1.通过精益六西格玛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的实施步骤,及群策群力的方法,针对医院感染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关键点,①医院感染及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及完整性;②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③通过微生物结果的医院感染监控;④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监测等。确定现有流程效力,分析找出影响质量关键点的主要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及配套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
   2.以Delphi和NET为开发工具,C/S+B/S架构,结合Java Script+ASP+XML+Web Service等先进开发技术,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建立了后台数据仓库,支持数据挖掘技术,开发相关一系列配套管理软件,能够用于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即时监控;能够为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开展提供目标范围;能对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和围手术期用药提供环节质量控制和干预;能够提供医院感染微生物的即时监控及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实现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机制。
   3.对该软件应用后的效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通过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理论找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节点,推进了管理流程改造。
   2.成功地研制出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该软件实现了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即时监控;为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开展提供目标范围;对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和围手术期用药提供环节质量控制和干预;提供了医院感染微生物的即时监控及统计分析功能;实现了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机制。
   3.软件系统于2007年10月20日正式运用,通过应用前2007年第一季度及软件应用后2008年第一季度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分析评价达到了如下效果:
   (1)规范了医院感染病例及门诊传染病病例报病的上报程序,促进及时、准确、完整报病,有效减少漏报。通过对应用前后报病卡收集数量及自检漏报情况分析,提示报卡数量明显上升,门诊传染病杜绝了漏报;由于实行了对必填项目的强制填报,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得到保障,完善了南方医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报病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奠定了基础。
   (2)实行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线管理及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的环节质量控制和过程干预;有效干预了抗菌药物用药起点高及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问题,通过对软件使用前(2007第一季度)和使用后(2008年第一季度)分析和评价,发现:①软件使用后普通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前后存在显著差异(x2=5.782,P=0.016),即软件使用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率低于使用前,可认为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抑制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滥用。②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的影响:我们设定72小时预防用药强制停药,结果在72小时停药指标上,两者有显著差异(x2=6.088,P=0.014),即软件使用后72小时内停药的病例数显著多于使用前同期。③对抗菌药物总量及分级管理的影响:2008年与2007年的第一季度应用前后的抗菌药物总量消耗有显著差异(x总2=55.709,P<0.001),使用后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21.01%;同时使用软件前后在药物品种消耗上有显著差异(x2=2997.666,P<0.001),软件应用前后对比分析,一级和三级抗菌药物应用显著下降,其值分别由28.1%和9.0%下降至18.1%和7.8%。二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显著上升,上升幅度为6.42%。说明对抑制抗菌药物滥用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三级抗菌药物下将幅度为21.7%,需要严格限制的特殊使用类抗感染药物消耗量显著降低,滥用抗感染药物选药起点高的问题得到显著遏制。④实现了抗菌药物消耗的动态监控,为处方点评奠定了基础。
   (3)实现了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即时监控:综合临床高危操作、体温单、与感染相关的阳性检验结果设定了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检索,为高危操作等设定了查询功能及查询范围,为开展目标性监测设定监控范围:对及时发现和干预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提供了依据。
   (4)提供了医院感染微生物的即时监控及统计分析功能:与医院检验系统联网,及时收索医院感染微生物结果,进行即时监控及统计分析功能,及时汇总微生物培养结果,并进行审核,对特殊感染病原体及耐药微生物进行及时干预,将需要保留的结果导入数据库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及暴发预警监控。
   (5)实现了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机制:能自动推算在设定时间内、一定天数内,同一科室、同一感染诊断的例数(或感染同一病原体的例数),达到用户设定的警戒数时,系统就能自动给予提示;监测参数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用户还可以设置预警时间,每天到了指定时间,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发现暴发情况就给出预警提示。
   4.完善了与感染管理软件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软件的开发应用,规范了院感控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了医院内部管理,提高了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报病率;部分抑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缩短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减少了三级抗菌药物使用;及时监控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暴发流行风险,使南方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