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市某农村村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广州市某农村村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第2章横断面调查

2.1材料与方法

2.1.1现场选择与研究对象

2.1.2调查方法

2.1.3研究方法和内容

2.1.4诊断标准

2.1.5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2.1.6统计学方法

2.1.7质量控制

2.1.8调查表的制定、变量定义与赋值

2.2 结果

2.2.1 调查现场和人群基本情况

2.2.2高血压患病情况

2.2.3高血压的分级

2.2.4不同生活习惯与高血压

2.2.5血脂检测情况

2.2.6膳食因素与高血压

2.2.7肥胖与高血压

2.2.8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2.9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第3章定性调查

3.1 典型案例的深入调查

3.1.1 案例一

3.1.2案例二

3.1.3案例三

3.1.4 总结

3.2专题小组讨论

第4章 讨论

4.1调查质量评价

4.2高血压患病特点

4.3高血压分级情况

4.4年龄和性别

4.5吸烟、饮酒与高血压

4.6饮食因素与高血压

4.7肥胖与高血压

4.8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4.9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4.10本研究的特色

4.11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小结

参考文献

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

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农村15岁以上村民高血压的现患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人群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定性调查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年龄大于等于15周岁,户籍在该村,户口为农民,近三年来居住在当地的村民。对典型病例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针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需要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小组讨论。 (2)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Ⅰ、Ⅱ、Ⅲ级高血压以及体质指数(BMI)的分级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标准进行。 (3)质量控制:包括调查员培训、调查过程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流行病学调查:2007年5月至7月,采用入户调查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个人疾病史、行为危险因素和饮食习惯)和人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血脂检测。 (5)分析方法:对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不同率之间的比较用X2检验。标化患病率使用的人口标准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别对所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α取0.05。 结果: (1)高血压的一般流行特征符合调查对象的共650人,实际调查602人,调查率为92.62%,其中男性227人,女性375人。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6.58%,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后,标化率为18.91%。其中男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0.10%,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8.39%。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上升,35~44岁以下的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但35~44岁以上的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女性。检测了40人份血脂,其中有9人血脂偏高。以WHR为标准,人群腹型肥胖率为43.19%。腹型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9.23%,正常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21,P=0.000)。以BMI为标准,人群超重和肥胖率为23.42%。其中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7.59%,正常体重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3.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9,P=0.001)。血压未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I级高血压、II级高血压和Ⅲ级高血压分别占62.91%、23.84%和13.25%,男性与女性高血压分级构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共11个,分别是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晚上睡觉时间、食用肉类频率、食用甜食频率、饮豆制品频率、饮水种类。 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进入模型时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从模型中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0,结果表明,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是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 (3)高血压防治情况本次调查发现该村15岁及以上村民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26.88%,治疗率为16.25%,控制率为5.63%,其中男性分别为20.07%、15.79%、5.26%;女性分别为26.21%、16.50%、5.23%,性别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4)定性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由于认识存在问题,不积极进行治疗,是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村民有高血压防治的需求和需要,必须加强农村高血压社区防治。 结论: (1)广州市某村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6.58%,标化患病率为18.91%,略高于全国高血压患病率(18.8%),提示应加强农村人群高血压防治。两性别人群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从35岁以上人群上升速度加快,提示为35岁以上重点人群首诊测血压,可提高高血压检出率,并可及早进行防治。 (2)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尽管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村民高血压控制情况非常差,预期的控制情况和实际的控制情况还有很大差距,提示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