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6h】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孤立性肺结节的一般情况

2 病灶评估

3 细支气管肺泡癌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图像评价方法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4 统计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HRCT单独诊断SPN性质的意义

2 PET/CT单独诊断SPN性质的意义

3 PET/CT联合HRCT诊断SPN性质的意义

4 HRCT、PET/CT诊断SPN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5 HRCT显示不同性质SPN征象特点

6 SPN的增强CT扫描特征

7 SPN的SUV值表现特征

8 PET/CT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

结语

1 结论

2 该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撰写和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和意义: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通常为单发、边界相对清楚的肺外周型病变。由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放射学的一个难题。虽然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但目前由于诊断失误导致良性结节进行了肺切除术或者恶性结节却未经及时手术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表明,常规的X 线透视和胸片具有较低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对鉴别 SP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主要用于肺内病灶的筛选。MRI 检查作为SPN的另一辅助检查方法,由于影响图像的因素较多,成像方法较为复杂,加之肺部 MRI 空间分辨率低、图像质量易受呼吸和心跳影响,使得它在肺部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近年来出现的PET/CT 和高分辨率CT 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肿瘤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PET/CT 是将 PET 与CT 融为一体的先进分子影像技术,对鉴别肺部肿块的性质和肺癌的精确分期、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高分辨率 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影像学技术可较清晰显示精细解剖部位的结构与形态,也常被用于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研究发现,约有10~70%的SPN 为恶性肿瘤,而且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60%的SPN为恶性。而在恶性SPN中,肺腺癌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肺癌和肺腺癌发病率的增加,SPN 中肺癌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多,因此如能对 SPN 中的肺癌进行准确诊断,无疑将有效提高肺癌的整体治疗水平。另外,作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发病率也同样在逐年上升,并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的关注。病理学家将单纯的细支气管肺泡癌列为原位癌和肺腺癌的早期状态,而日本学者则根据BAC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磨玻璃样(ground glass opacity,GGO)”的概念,在临床上,多中心发生和预后较好的特点使细支气管肺泡癌很难准确地被纳入肺癌目前的TNM 分期系统,而即使是多发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手术仍有重要的作用。BAC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但与病理大体形态学相对应,其中孤立结节型占 43%,因此,如能对这种预后良好的早期肿瘤进行准确诊断,将会有更多的早期肺癌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①探讨 PET/CT 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②探讨 PET/CT 诊断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③探讨PET/CT联合 HRCT 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05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被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70例,男176例,女94例,年龄 18.0岁~84.0岁,中位年龄为(62.0±12.5)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健康体检发现或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等症状后做胸部常规 X 线片或 CT 发现。全部患者均在我科做了 18F-FDG PET/CT 显像并同期进行病灶部位 HRCT 检查,对部分病例(共52例)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论断结果或治疗后经随访一年以上证实。18F-FDG PET/CT 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结果,通过目测法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异常放射性浓聚程度,半定量法则测量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以 SUVmax≥2.5 为阳性,SUVmax<2.5 为阴性。HRCT 则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对SPN的内部及周围结构特征进行描述,根据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判断良恶性,图像分析由 PET/CT 中心两位主治以上医师共同完成,所得结果与病理论断结果相对照比较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建立数据库,转化生成 SPSS13.0统计软件包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计算x±s,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检验水平=α,以 P<0.05 为统计学差异有意义。计算 PET/CT诊断 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270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经病理证实225例,临床随访(时间 1 年以上)证实45例。其中有200例恶性(包括腺癌 125 例,鳞癌 34 例,细支气管肺泡癌 30 例,腺鳞癌4例,转移性肺癌2例,大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1例),病灶大小在9mm×10mm×12mm~28mm×30mm×30mm 之间,SUVmax 值在0.5~25.1之间,其中1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 SUVmax 值<2.5。这些恶性病灶中有分叶征156例,占78%,毛刺征 144 例,占72%,胸膜凹陷征113 例,占 56.5%,空泡征27例,占13.5%,34例行增强扫描的肺癌结节中,出现血管集束征18例,占52.9%。70例良性(包括结核球34例,炎性假瘤 7例,隐球病菌3例,非特异性肺炎消炎治疗后吸收7例,肺脓肿1例,错构瘤14 例,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支气管囊肿l例),病灶大小在9mm×9mm×10mm~30mm×29mm×28mm 之间,SUVmax 值在0.5~11.1 之间。这些良性病灶中有分叶征30例,占42.8%,毛刺征21例,占30%,胸膜凹陷征16例,占22.9%,空泡征9例,占12.9%,18例行增强扫描的良性结节中,出现血管集束征4例,占22.2%。
   其中 PET/CT 正确诊断192例恶性和46例良性SPN,单纯PET/CT 诊断 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5.7%、88.1%、88.5%和86.8%。HRCT正确诊断183例恶性和43例良性SPN,单纯 HRCT 诊断 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5%、61.4%、83.7%、87.1%和71.7%。12 例由PET/CT 诊断为阳性的SPN,经PET/CT和HRCT联合诊断确定为良性,后经病理证实。PET/CT 和HRCT联合诊断 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82.9%、93.7%、91.2%和89.2%。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18F-FDG SUV 值显著低于其它高分化腺癌,PET 显示 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中有 19 例 SUVmax≥2.5,呈阳性改变,占63%。磨玻璃样改变(GGO)是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典型表现,有5例有 GGO 改变,占16.7%,另外还有3例为混合性结节(实变结节周围伴有磨玻璃影),占 10%,22 例为实变结节,占73.3%。HRCT 显示这类病灶多位于双肺上叶,大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病灶呈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征22例,占73.3%,毛刺征 15例,占50%,胸膜凹陷征21例,占70%,空泡征4例,占13.3%。
   PET/CT 和HRCT 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Z=1.606,P=0.108),PET/CT 联合 HRCT 诊断 SPN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二者的单独应用(x2=5.637 和5.870,P=0.019 和0.024)。
   结论:1.18F-FDG PET/CT 显像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但特异性相对较低,炎症、结核等炎性肉芽肿类病变都可高摄取而造成假阳性。
   2.HRCT 检查可以准确反映肺内小结节的位置、形态、结节内密度、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在恶性肿瘤的特征诊断中,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等征象对诊断恶性小结节的参考价值较大,而空泡征价值不大。
   4.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倍增时间较长,细胞增殖速度较慢,这可能是引起PET 检查 SUV 值不高的因为。
   5.18F-FDG PET/CT 显像联合 HRCT 是有效的无创鉴别 SPN 良恶性和肺癌分期的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并极大的减少了不必要的诊断性检查和胸廓切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