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期间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6h】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期间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影响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若干因素

第一节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情的关系

第二节 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与疗效

第四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hOCT1及ABCB1基因mRNA的表达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统计学合格证明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经历了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骨髓移植、分子靶向治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手段,疗效逐渐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部分患者能获得痊愈。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法。伊马替尼为苯胺嘧啶衍生物,能特异性阻断ATP在ABL激酶上的结合位置,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从而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
   2001年5月经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期(BC)。伊马替尼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慢粒的疗效。长期随访表明,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新诊断CML患者,6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83%,总生存率(OS)88%,如仅计算CML相关死亡则OS为95%。研究表明6个月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者较易达到分子学缓解,更高剂量的伊马替尼更易达到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缓解。Picard S等的研究提示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和是否能达到CCR或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相关。Larson RA等的研究表明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高,则CCR、MMR及EFS均提高,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强烈预示能否达到CCR。Horikoshi A等的研究表明伊马替尼血浆浓度与剂量成指数关系增长。研究表明,初治慢性期CML患者,用高于标准剂量的伊马替尼可获得更高的CCR和分子学缓解率,高剂量的伊马替尼和获得主要分子学缓解率的增加相关。因此,有必要监测患者的药物血浆浓度,从而更好地提高疗效。
   本研究应用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并在观察其疗效的同时,通过检测其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血清AGP(α1-酸性糖蛋白)水平、骨髓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骨髓细胞hOCT1(人类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和ABCB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蛋白B亚家族成员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它们对伊马替尼疗效的影响。
   方法
   1.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122例CML患者均为南方医院血液科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间的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男81例,女41例,中位年龄38(6~76)岁,其中116例为慢性期患者(以从诊断到伊马替尼开始治疗期间的病程12个月为界限,CML慢性早期99例,慢性晚期23例),1例为加速期患者,4例为急性变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遗传学及融合基因检查,均符合CML诊断标准。伊马替尼的中位治疗剂量为400(200-800)mg,每日顿服,如剂量为800mg,则分两次服用。分析其无进展生存率(PFS)时,以服药6个月时治疗反应分为CCR组、PCyR组和无细胞遗传学缓解(NCR)组。
   5年生存分析用寿命表法,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PFS,log-rank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
   2.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情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112例CML患者均为南方医院血液科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72例,女40例,中位年龄39(6~76)岁,其中102例为慢性期患者,4例为加速期患者,6例为急性变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检查,均符合CML诊断标准。按疗效分为cCR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组和未缓解(NR)组。并设20例健康人为对照(control)组,男16例,女4例,中位年龄30.5(20~47)岁。其中12例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伊马替尼的剂量为每日400mg。
   所有检测对象均采集空腹静脉血,静置约半小时,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然后分离出血清,冻存于-20℃待集中检测。同时检验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CRP)。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在特定蛋白分析仪(BNProspec)上进行。
   检测数据以样本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Dunnett’s T3法做多重比较,治疗前后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
   3.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82例CML患者均为南方医院血液科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56例,女26例,78例为慢性期,1例为加速期,3例为急性变期,中位年龄39(6~76)岁。伊马替尼每日顿服,其中位剂量为每日400(200~800)mg,如每日800mg则分2次服。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检查,均符合CML诊断标准。对伊马替尼剂量同为每日400mg的57例患者按疗效分为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组、CCR组、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组以比较其血浆谷浓度的差异。
   采集标本时间为当日服药前半小时,所有检测对象采集肝素抗凝血5m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伊马替尼浓度,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0000ng/mL。
   检测数据以样本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法检验。多变量相关的两变量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与疗效
   28例CML患者均为南方医院血液科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7例,女11例,慢性期27例,加速期1例,中位年龄38(15~57)岁,中位病程12(3~99)个月。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检查,均符合CML诊断标准。伊马替尼的口服剂量为每日400(300-800)mg,每日顿服,如剂量为800mg,则分两次服用。其中1例800mg,3例600mg,均为复发耐药患者。按患者疗效分为CCR组、PCyR组、耐药复发组。
   提取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反复冻融两次,加入不含伊马替尼的空白血浆1ml,再高速离心后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0000 ng/mL。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描述;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H法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hOCT1及ABCB1基因mRNA的表达
   36例CML患者均为南方医院血液科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3例,女13例,慢性期35例,加速期1例,中位年龄39.5(15~67)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检查,均符合CML诊断标准。按患者疗效分为CCR组、PCyR组、耐药复发组。提取患者骨髓有核细胞,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细胞hOCT1及ABCB1基因mRNA的表达。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描述;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H法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
   结论
   1.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佳,5年OS为93%。80.33%的患者获CCR,74.49%的患者在服药6个月时获得CCR,5年PFS为88.20%,6个月获得PCyR组患者5年PFS为33.50%,6个月为NCR者5年PFS为0。
   2.NR及CHR组患者AGP水平高于获得CCR及对照组。复发或加速急性变期患者AGP水平高于CCR患者。AGP可以作为慢粒治疗疗效检测指标之一。
   3.CML患者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AGP及服用剂量成正相关,与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无显著相关。伊马替尼每日剂量为400mg时获得MMR及CCR组患者的血浆谷浓度高于PCyR组。
   4.CCR组患者骨髓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高于耐药复发组和PCyR组。
   5.CCR组患者骨髓细胞hOCT1基因mRNA的表达高于耐药复发组和PCyR组。耐药复发组患者骨髓细胞ABCB1基因mRNA的表达高于CCR组和PCyR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