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市幼儿园3岁幼儿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6h】

广州市幼儿园3岁幼儿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广州市幼儿园3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现况调查

1 目的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建议

第二章 ART技术玻璃离子窝沟封闭预防幼儿乳牙龋效果的实验研究

1 目的

2 实验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中国儿童恒牙列龋病患病水平较低,但乳牙列却相当高。2005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显示,12 岁年龄组恒牙龋均为 0.5,而 5 岁组乳牙龋均却高达 3.5,高于近期多个国家同龄组的调查结果。乳牙龋不仅影响儿童期口腔健康,造成错合畸形,增加恒牙患龋风险,而且降低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对成年乃至一生都有影响。由此可见,控制乳牙龋是中国口腔健康促进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一直是龋病学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
   本课题组前期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评价以幼儿园为基础的每半年一次的局部涂氟保护漆的预防工程。在涂氟项目开始两年后,全托组患龋率、龋均均低于日托组;两组儿童患龋率、龋均均低于同期全国和广东省城区平均水平;龋齿治疗充填率也分别达到 51.33%和22.9%。调查也发现,2006 年广州市主城区3 岁幼儿的患龋率 17%,龋均 2.8。说明儿童乳牙龋的早期预防应大规模开展。
   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监测广州市幼儿园内 3 岁幼儿乳牙龋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幼儿乳牙龋早期发病的生物、行为和社会危险因素;同时在前期已有涂氟项目的基础上,选取部分 3 岁幼儿入组,进行特定的干预措施,用同人半口实验比较光固化树脂窝沟封闭和ART 玻璃离子窝沟封闭使用后 6 个月、18个月的保留率和继发龋率,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目的是加深对乳牙龋发病因素的认识,探索可用于预防幼儿乳牙龋的经济的、适宜开展的新材料新方法,为制定科学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广州市幼儿园 3 岁儿童龋病、口腔健康行为的现况调查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 3 岁幼儿龋病患病率,掌握该人群口腔健康行为以及龋病影响因素,并为后继研究提出预防幼儿乳牙龋病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1.2 对象和方法
   对象: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 8 区 2 市内的省级、市级、区级三级幼托机构中,随机各抽取 2 家,共 6 家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小班 3 岁幼儿进行口腔检查。
   方法:①采用 WHO 龋病诊断标准,检测幼儿 3 岁乳牙龋发生发展情况;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影响幼儿乳牙龋的生物、行为和社会危险因素,探讨乳牙龋早期发病的危险因素。
   1.3 结果
   (1)调查对象情况和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共调查了男童 406 人(54.79%),女童335 人(45.21%),患龋率 33.6%(249/741)。其中男童龋病率为 32.02%(130/406),女童患龋率为 35.52%(119/335)。
   (2)约7成(515人)幼儿由母亲照顾。45.21%(335人)的幼儿出生4个月内以母乳喂养为主。
   (3)3 岁儿童吃零食的品种主要是新鲜水果、面包/蛋糕等甜点心。吃零食的频率集中在每天 1 次和每周1-6 次(76.66%-63.33%),除水果外,每天进食零食 2 次以上的儿童比例不超过 13%。
   (4)60.4%的儿童曾经有过睡觉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经历,其中 10.1%的儿童有睡觉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习惯。
   (5)3 岁儿章中有 35.4%在过去 1 年内曾看过牙,56.5%的儿童从来没有看过牙或看牙超过 2 年以上。
   (6)74%的家长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
   (7)3 岁儿童患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广州市幼儿园样本幼儿龋病(earlychildhood caries,ECC)与各种调查因素的分析,采用x2检验,分别对28个因素进行分析,经检验有 2 个因素与幼儿患龋率有关,分别为由谁照顾孩子,家长有否帮助孩子刷牙。由母亲照顾儿童患龋率显著低于非母亲照顾儿童患龋率(x2=4.826,p=0.028); 家长从没帮助孩子刷牙的患龋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x2=9.712,p=0.046)。
   (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问卷中除了多选题外,对所有调查因素均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来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各种相关因素采用 Forwards stepwiseLR 形式进入回归方程,以从来没看过牙的那一组为对照组,经分析发现,孩子上一次看牙距现在的时间间隔会影响幼儿患龋率,看牙时间间隔为不到 6 个月者比从来没看过牙的患龋率要低(x2=5.918,p=0.015),从而提示幼儿定期口腔检查可减少龋齿的发生。
   1.4 结论
   (1)低龄幼儿吃传统的易致龋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糖水等比率相对少,新鲜水果、面包/蛋糕等甜点心、甜牛奶相对多,致龋食物的结构与过去相比有变化。
   (2)低龄幼儿刷牙比率高,但睡前刷牙和餐后刷牙 2 次刷牙的比率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和帮助。
   (3)大部分父母已建立为孩子定期口腔检查的意识,但实际定期带孩子保健检查的家长不多,近 5成孩子从未检查过牙齿,反映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实际情况并不真正了解,盲目乐观,以孩子无牙痛作为口腔健康标准的情况还很普遍。
   (4)本市幼儿园内低龄儿童主要是因治疗目的而口腔科就诊。
   (5)有效及有家长监督的刷牙和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幼儿龋齿的发生。
   1.5 建议
   (1)应重视儿童防龋工作。
   (2)加强宣传和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3)加强口腔保健服务机构建设,普及定期口腔检查。
   2 ART 玻璃离子窝沟封闭预防幼儿乳牙龋效果研究
   2.1.目的
   采用干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光固化树脂封闭和ART 玻璃离子封闭两种方法的脱落率和继发龋率,同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探索可用于预防幼儿乳牙龋的经济的、适宜开展的新材料新方法。
   2.2 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对 100 名封闭对象的左或右侧半口所有符合封闭条件的乳磨牙进行了 ART 玻璃离子窝沟封闭(调整粉/液比例为2:1及采用“指压技术”),并用编号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第一组:将封闭对象对侧同名符合封闭条件乳磨牙作为实验对照,进行光固化树脂封闭,观察两种方法封闭剂的保留率(Restention rates),新生龋率;第二组:将封闭对象对侧同名健康乳磨牙作为空白对照,观察组内牙齿新生龋病情况。对比两种方法使用后 6 个月,18 个月的保留率、继发龋率,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 CBA)。评价指标选择效益成本比率 BCR(benefit-cost ratio)。
   2.3 结果
   (1)脱落情况:封闭后6个月完整保留率分别为玻璃离子94.15%;树脂 78.57 %,玻璃离子与树脂材料的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87,p<0.001)。封闭 18 个月后,完整保留率分别为玻璃离子77.72%;树脂61.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1,p=0.001)。
   (2)继发龋情况:采用 ART 玻璃离子封闭的乳牙,实验后6 个月,18 个月患龋率较低,分别为 1.6%、3.19%;采用树脂封闭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 5.32%、5.95%。6个月患龋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6,p=0.029);18 个月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5,p=0.209)。
   (3)操作时间用配对 t 检验,两种材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玻璃离子封闭与空白对照比较结果:
   ①患龋率:在玻璃离子封闭半口实验后6个月、18个月的乳牙患龋率较低,分别为 8.69%、10.33%;而不作封闭的空白对照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 22.28%、25.54%;同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相对危险度减少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进行玻璃离子封闭组与不封闭组比较,发病率的大小减少了 59.55%(RRR=59.55%)。
   ③绝对危险度减少率(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即在每100个不封闭牙中患龋牙数为 25.54 颗,如果封闭可减少 15.21 颗龋。空白对照组龋病发病率(CER):25.54%;玻璃离子封闭组龋病发病率(EER):10.33%;ARR=CER-EER=25.54%-10.33%=15.21%)。
   ④需要治疗的牙数(number need to treat,NNT):在本实验中,NNT=1/ARR=1/15.21%=6.57,显示每玻璃离子封闭 6.51颗牙,即可减少 1 颗龋齿。
   (5)成本-效益分析:ART 玻璃离子封闭和树脂封闭的效益成本比率分别为6.64:1 和4.09:1,均>1,说明两种方案对乳牙实施窝沟封闭防龋的成本较低,效益较好;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但两者比较以 ART 玻璃离子封闭术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2.4.结论
   ART 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在幼儿乳牙的脱落率低,操作简单,防龋效果好,该方法在经济学上可行性优于树脂封闭术,值得在幼儿乳牙防龋中推广。鼓励局部涂氟和窝沟封闭同时实施防龋,鼓励由第三方付费(例如政府)可提高该项工作的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