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常成人足部韧带的解剖观测及MRI分析研究
【6h】

正常成人足部韧带的解剖观测及MRI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足部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足部韧带的MRI分析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体足部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及影像研究进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

致谢

声明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临床上单纯足部韧带损伤不易引起医生的重视,原因是医生本身对足部韧带的解剖和功能作用缺乏了解,若治疗不当可出现足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疼痛,行走不适,严重者久治不愈,甚至可出现畸形。运动员和爱好运动的人是这一疾病好发人群。另外,外伤导致足部骨折脱位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地韧带损伤。因此有必要认识和了解足部韧带的解剖及功能,减少失治、误治,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但目前的一些解剖书籍对足部韧带的解剖描述不够详细,某些图片甚至还有错误。基于此,我们对足部,主要是中后足部各韧带的分布、走行及形态特征等进行了比较详细解剖学观测,并对其功能作用进行了探讨,并通过MRI这一常见的检查手段来分析其观测足部各韧带的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足部韧带损伤提供帮助。
   第一部分足部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材料和方法:
   选取防腐成人足部尸体标本13例(左足7例,右足6例),标本性别不限。在行常规解剖研究前,进行大致检查,以排除明显的畸形,骨折创伤、肿瘤和破损等。采用层次解剖法,逐层解剖,剔除皮肤、肌肉、脂肪、神经及血管等组织后显露足部各韧带进行观测。先观测足部背侧的韧带,记录其起止、分布走形规律,形态特征。再观测足底韧带,最后观测骨间韧带。使用分规测量韧带的长、宽、厚3个参数,然后再用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分规两针尖的距离。对于形态不规则的韧带,长度都以韧带两头附着的中点连线为标准,而宽度取韧带纵行的中点处为准,厚度取韧带纵行中点处为准。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对于未能观测到起止点及解剖位置不恒定的韧带不做测量。
   结果:
   中后足部的韧带按部位可分为背侧、骨间和跖侧3部分。
   背侧的大多数韧带呈四边形,扁而薄,各相邻跗骨均有韧带相连,其走形呈横行、纵行或斜行。第1-5跖骨基底部与相应的跗骨均有韧带相连。其中第2跖骨基底部与3块楔骨均有韧带相连。除第1、2跖骨基底部没有韧带相连外其余相邻跖骨基底部均有韧带相连。足背侧的主要韧带有:①距舟韧带,②颈韧带,③背外侧跟骰韧带,④骰舟背侧韧带,⑤楔舟背侧韧带,⑥外侧跟舟韧带,⑦内侧跟骰韧带,⑧跗跖背侧韧带,⑨跖骨背侧韧带。
   骨间韧带数量众多,多数呈柱状,长短粗细不一,呈横行,斜行、纵行连接骨骼。并不是所有相邻的跗骨间均有骨间韧带,跟骨和骰骨,距骨和舟骨、舟骨和楔骨间无骨间韧带,第2跖骨与内侧楔骨间有lisfranc韧带,第3、4跖骨基底部与外侧楔骨有骨间韧带相连,除第1、2跖骨间无骨间韧带外,相邻的跖骨基底部有骨间韧带相连。
   跖侧的韧带形态差异较大。总体上以舟骨结节和跟骨底面为起点向远侧呈放射状分布,止于舟骨、骰骨、楔骨和跖骨近端基底部,其中弹簧韧带、足底长短韧带和楔舟韧带在足底围成一“三角形”结构,不同个体间同一韧带的形态有时有一定差异。足底侧的主要韧带有:①跟骰足底韧带,②下跟舟韧带,③内下斜行跟舟韧带,④上内跟舟韧带,⑤楔舟足底韧带内侧束,⑥楔舟足底韧带中间束,⑦楔舟足底韧带外侧束,⑧骰舟足底韧带,⑨跖侧lisfranc韧带。
   第二部分足部韧带的MRI分析研究
   材料和方法:
   选取10例志愿者,其中男7人,女3人,年龄21-54岁,平均36.7岁。检查志愿者双足无畸形,无足部外伤及手术史,排除类风湿、痛风、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结果的疾病。选用通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志愿者双足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I扫描。足部呈自然体位,表面线圈中心对准足长轴的中点。矢状面和横断面扫描时其切面方向与足的长轴平行,冠状面与之垂直。扫描选择SE/T1WI和SE/T2WI。对20例(左足10例,右足10例)MR图像中各部位韧带结构的可视化进行评估,并采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以比较两种MRI对足部韧带显示情况的优劣程度。评分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 Test进行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1WI及T2WI可以良好的显示足部韧带组织,呈低信号,同一韧带在不同的层面上表现不同,根据扫描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点状、片状、条状低信号。对于部分薄而短小的足背韧带和骨间韧带,MRI显示困难。
   足背侧的韧带在矢状面和冠状面显示效果较佳,横断面显示困难,但由于跗跖关节的背侧韧带和跖骨背侧韧带较薄,无论哪个层面均显示困难。骨间韧带中,对于距跟骨间韧带和lisfranc韧带,三个层面均可以看到,距跟骨间韧带以矢状面和冠状面显示较佳,lisfranc韧带以横断面显示较佳。对于其他的骨间韧带以冠状面和横断面显示较好,但由于这些韧带数量众多且短小,MR图像上难以看清每条韧带。跖侧的韧带由于其总体走行的特点,以矢状面显示最佳,其次是冠状面和横断面,由于MRI显示的是足部某一层面的解剖图像,因此,并不能观察到不同个体间韧带形态的差异性,最佳MR扫描方位研究结果与大体解剖标本的韧带走行基本一致。
   足背侧韧带在T1WI的显示情况经5级评分法评分,矢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0例,2分1例,3分9例,4分0例;冠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2例,2分8例,3分0例,4分0例;横断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9例,1分1例,2分0例,3分0例,4分0例。在T2WI矢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0例,2分2例,3分8例,4分0例;冠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3例,2分7例,3分0例,4分0例;横断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9例,1分1例,2分0例,3分0例,4分0例。将评分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 Test进行秩和检验后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足背侧韧带,T1WI显示效果与T2WI没有差别。
   足底侧韧带在T1WI矢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0例,2分1例,3分9例,4分0例;冠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2例,2分8例,3分0例,4分0例;横断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0例,2分7例,3分3例,4分0例。在T2WI矢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0例,2分2例,3分8例,4分0例;冠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2例,2分8例,3分0例,4分0例;横断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0例,2分8例,3分2例,4分0例。将评分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 Test进行秩和检验后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足底侧韧带,T1WI显示效果与T2WI没有差别。
   骨间韧带在T1WI矢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8例,2分2例,3分0例,4分0例;冠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2例,2分8例,3分0例,4分0例;横断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5例,2分5例,3分0例,4分0例。在T2WI矢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8例,2分2例,3分0例,4分0例;冠状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3例,2分7例,3分0例,4分0例;横断面的评分分别为0分0例,1分6例,2分4例,3分0例,4分0例。将评分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 Test进行秩和检验后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骨间韧带T1WI显示效果与T2WI没有差别。虽然T1WI与T2WI在显示足部韧带的情况上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别,但单纯从图像的清晰度上看,T1WI优于T2WI。
   主要结论:
   1、中后足部的韧带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维持足部功能结构稳定的重要组织。背侧、骨间和跖侧的韧带各有其解剖特点,反映了其在维持足弓中的不同功能。
   2、MRI检查可以观测到足部大部分的韧带组织,但对足部细小的骨间韧带和足背较薄的韧带辨别困难。另外,由于MRI显示的是某一层面的解剖图像,因此,并不能观察到不同个体间韧带形态的差异性。
   3、选择合适的扫描方位及扫描序列对韧带是否能获得完整而清晰的观测十分重要,一般来说MRI断面方向最好与韧带的走行一致,这样才能较完整、全面地显示韧带的解剖特征,便于对韧带进行精确、完整的观察和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