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的社会角色探析
【6h】

《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的社会角色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大公报》

1.2.2 袁世凯复辟

1.2.3 社会角色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逻辑分析法

2 袁世凯复辟时期《大公报》概述

2.1 袁世凯复辟时期《大公报》的发展状况

2.1.1 袁世凯复辟期间报刊的生态环境

2.1.2 袁世凯复辟时期的《大公报》

2.2 袁世凯复辟时期《大公报》特点分析

3 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大公报》的角色定位

3.1 社会角色理论

3.2 媒介社会角色特征

3.2.1 多样性

3.2.2 普遍性

3.2.3 复杂性

3.3 《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角色分析框架

4 《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的角色实践

4.1 《大公报》视野下的袁世凯复辟暗流

4.1.1 破坏民主共和

4.1.2 批判袁世凯恢复旧制,鞭笞政府任用旧朝老臣

4.1.3 关注官场动态,评论政府官员

4.2 《大公报》视野下袁世凯帝制由秘密转向公开

4.2.1 对中日交涉的义愤

4.2.2 追踪筹安活动,窥破帝制心迹

4.2.3 关注国体变更,筹备帝制

4.3 《大公报》视野下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5 《大公报》公共角色的构建

5.1 关注当时政治局势

5.2 关注社会主要议题

5.2.1 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

5.2.2 关注中日交涉

5.2.3 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4 欧战与对国力的思考

5.3 关注公共事件

5.3.1 关注欧洲战争及社会秩序

5.3.2 对袁世凯政府及官员的评价

5.3.3 关注财政状况

5.3.4 对实业与教育的重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1914年5月至1916年7月之间的《大公报》作为主要研究史料,结合袁世凯复辟这一历史事件,重点分析从1915年到1916年3月初这一期间《大公报》关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情况的相关报道,并对《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期间的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进行分析和整理,力图展现《大公报》在袁世凯称帝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对袁世凯复辟事件所持的态度,试探其在袁世凯复辟中的社会角色。研究和分析《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期间的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大公报》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新的视角。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交代了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文章的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大公报》的形成历程,英敛之作为资产阶级保皇派的代表,其创办的《大公报》自然就成为保皇的重要力量,从其创刊伊始就对慈禧进行了攻击,对权贵和贪官污吏进行了严厉抨击,逐步形成其言论特色。同时对袁世凯复辟时期报刊的生存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大公报》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为研究其社会角色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对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及其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袁世凯政府时期的报刊发展环境,结合《大公报》的创办宗旨和具体实践活动,运用社会学相关社会角色理论来分析《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并阐述分析框架;
  第四部分按时间顺序划分,将袁世凯复辟过程分为帝制准备、公开称帝和帝制失败三个部分,分别对《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各个阶段的角色实践进行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在对中日交涉、筹安会、国体变更和反袁战线的形成等方面;
  第五部分分析《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事件中如何践行其社会角色,主要从跟踪政治局势、引导社会热点话题和关注民生生活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大公报》在这类事件中的倾向性态度和做法,进而得出结论:《大公报》在袁世凯复辟期间,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关注普通大众生活状态,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持批判态度,对国家积贫积弱、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表示担忧,在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责任的同时,呼吁富国强民和对民众生活疾苦的关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