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在上颌窦提升术后改建情况研究
【6h】

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在上颌窦提升术后改建情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的理化分析

2 实验中临床病例的治疗和预后情况

3 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后垂直向高度改建分析

4 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后灰度值变化分析

讨论

1 生物骨组织替代材料研究与应用

2 上颌窦提升术中生物骨组织替代材料应用与研究

3 本实验中CHA和BDHA的实验结果和临床应用的分析

4 关于曲面体层片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5 今后的研究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成果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
   近年来,由于口腔种植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上颌窦区域种植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上颌窦区域进行口腔种植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颌后牙区域种植的失败率明显高于上颌前牙区和下颌后牙区域,究其原因与上颌后牙区域的骨质较差和骨量不足密切相关。因此,在上颌窦区域骨量不足情况下的种植需要以生物材料作为支架,诱导或引导形成新生的骨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完成重建,使其呈现与天然骨类似的组织结构和力学特征,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在临床上常以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bovine derived hydroxyapatite,BDHA)为代表的异种骨作为上颌窦提升的植入材料。虽然这两种材料都有羟基磷灰石存在并作为其主要成分,但可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两者有不同的表现。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是利用牛骨去蛋白脱矿后提取出来的移植材料而制成的支架,但在长期临床实践却发现其不易被机体完全吸收,因此有学者指出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更像是一种“半永久性”的植入材料。而另外一种骨替代材料—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其工艺原理是以天然角孔珊瑚为支架,并通过水热反应将羟基磷灰石沉积于其表面而制成。临床发现: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机体后吸收改建过程的相对较快。
   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这两种植入材料取材容易,植入机体后均能获得良好的稳定及支架作用,诱导使机体生成新的骨样组织,在种植治疗过程中获得高达90%以上的成功率。但是关于这两种植入材料在上颌窦提升中改建速率如何,目前并无相关文献和报道,故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目的:
   鉴于临床上这两种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后出现不同的吸收变化的表现,本研究设计试验分别对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并设计临床对照实验进行影像学分析,研究其在术后吸收和改建的情况,总结相关数据为此类材料降解与生物转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在上颌窦提术后种植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定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的物理形貌和理化性能。
   选择2007-2011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完成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修复的上颌后牙牙列缺损的23位患者。将22位需行单侧上颌窦提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放置(A组)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天博齿固骨粉,北京市意华健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或(B组)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BDHA(BIO-OSS骨粉,Geistlich,Phama AG,Switzerland提供),还有1位患者左右侧上颌窦分别采用CHA和BDHA作为上颌窦内植入材料来进行提升。每组完成12处上颌窦提升,植骨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植入种植体4-6个月以后完成修复,随访12-24个月。对所有患者在5个临床时期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和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后垂直向高度以及影像灰度值的变化,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形状不规则,色泽稍黄,质地稍软,颗粒上多有大小不等孔隙;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为白色颗粒状固体,质地坚硬,颗粒表面孔隙较少,脆性较大。在30倍和100倍电镜下见这两种不同的骨替代材料上有不同大小的孔隙,材料表面有走行不同的纹理;1000倍和3000倍电镜下见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纹路走行比较紊乱,表面有大小不同的孔隙及突起;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的表面纹理排列方向更致密一致,表面空隙大小比较均匀。
   2.这两种材料的组成元素基本一致,其中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钙磷摩尔比为7.83±0.05;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的钙磷比为1.89±0.05。
   3.分析两种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这两种材料内均存在有羟基磷灰石结构,其中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中碳酸盐的结晶度高于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度低于脱矿无机牛骨羟基磷灰石。
   4.本实验中总共选择了23位患者进行了研究,没有出现种植体松动及脱落等情况。其中有2例病例修复完成后出现修复体脱落,A组1例,B组1例。
   5.统计学结果分析(1)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后垂直向改建情况分析本实验中测量A、B两组T1期(上颌窦提升术前)、T2期(上颌窦提升术后)参考位点至其窦底骨壁的垂直距离,并计算出其差值:A、B两组在此时期没有存在统计差异(P>0.05)。
   T3期(种植体植入时)两组各对应位点的垂直向高度的改变量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各位点植入材料改变百分比之间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T2-T3时期内A组材料在植入机体后改变量远大于B组材料;T3期A、B两组组内各位点(P1、P2、P3)之间改变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T4期(修复时期)A、B组各对位点处垂直向高度的改变量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各位点植入材料改变量的百分比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 T3-T4期A、B两组组内各位点(P1、P2、P3)之间植入材料改变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内各位点垂直向高度改变没有显著不同。
   T5期(修复完成12个月以后)A、B两组间在P1、P3位点处的改变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P2位点处的垂直向高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的改变(P<0.05);A组和B两组组内各位点(P1、P2、P3)之间植入材料改变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后灰度值变化分析在T1、T2、T3时期A、B两组曲面体层片上植骨区域与自体骨灰度值的差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T4、T5时期两组间植骨区域与自体骨灰度值的差值之间存在有差异(P<0.05)。A组组内各时期的曲面体层片中植骨区域灰度值与自体骨灰度值之间的差值和其他不同时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组内T1时期的曲面体层片中植骨区域灰度值与自体骨灰度值之间的差值和其他不同时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T2-T5时期灰度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
   1.CHA与BDHA主要构成成分基本一致,均是由羟基磷灰石为主的磷酸盐和碳酸钙为主的碳酸盐所构成。但是这两种成分的构成比不同,CHA中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而BDHA中以磷酸盐含量较多。
   2.影像学分析:CHA与BDHA植入机体6个月后表现出垂直向高度的变化,并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减少;其中CHA在植入机体后垂直向高度的变化量明显大于BDHA。
   3.影像学分析:CHA植入机体6个月后表现出植骨区域影像灰度值的下降,并在植入机体30个月后基本趋近于自体骨水平;BDHA在植入机体后影像灰度值无明显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