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孔钽金属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6h】

多孔钽金属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实验方法

一、体外实验

二、体内实验

三、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体外实验

二、体内试验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科研工作来源:骨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由外伤、酗酒、激素等引起,发病率最高的部位是股骨头,股骨头坏死发生后会引起局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导致骨关节炎,关节失去功能而致残致瘫。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发现早晚、病程分期有很大关系,病变发现越早,病情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因此股骨头坏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年来学者越来越重视对该病发病早期治疗的研究。治疗方面,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骨坏死分期方法很多,最早Ficat等根据X线表现将已有临床症状且经组织活检证实的股骨头坏死分为4期。此外还有Ficat6期分法、Marcus6期分法等,但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1997年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设立了国际骨坏死标准,简称ARCO分期。该分期较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骨坏死面积、部位及与预后的关系,对临床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ARCO分期Ⅰ期、Ⅱ期为塌陷前期,具有完好外形的股骨头,此时及时介入治疗有可能终止病程,而Ⅲ期有轻微塌陷,保头治疗的效果较之前差,而到Ⅳ期时,已形成骨性关节炎,只能选择关节置换治疗。年轻患者关节置换后可能要面临几次翻修,假体的植入,骨量的大量丢失,会使翻修越来越困难,因此,早期治疗是避免骨坏死加重,避免致残的关键。 近些年,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早期骨坏死成为热点,它具有取材方便、增殖和成骨能力强的优点,在不同理化环境和细胞因子诱导下,可向成骨、成软骨、脂肪和纤维细胞系等多方向分化分离、扩增,并易于被外源基因感染且稳定表达,是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应用中理想的靶细胞,它被普遍认为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最理想的种子细胞,大量针对早期骨坏死治疗的髓芯减压术式中被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应用的细胞成活于培养基中,注入发病部位时缺乏依附,造成大量的流失,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寻找理想的支架成为人们热衷的研究方向。相继出现脱钙骨基质、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生物陶瓷类的材料等等,但均有各自的缺点,应用于临床上还为时过早,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类的人工生物材料的研发也有了快速发展,多孔钽金属的制造成功为人体植入物增加一个新的选择。钽金属颜色灰黑,光亮,质地非常坚硬。钽金属的熔点几近3000℃,并且化学性质非常的稳定,将钽金属放入强酸强碱中也不易被腐蚀,钽在生物体内呈惰性,在水及酸碱性环境中均不溶解,常温下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反应,对机体组织无侵蚀刺激等生物性质,这使得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正是由于钽金属具有熔点高、硬度大、抗磨损等良好的物理性质、耐腐蚀的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钽金属成为了临床应用中外科植入体内材料的理想选择。在医疗领域中,钽金属的应用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主要应用在心脏起搏器、颅骨缺损修补材料、血管夹、股骨柄假体、骨缺损填充材料的制造等方面。有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吞噬细胞是清除钽的主要物质。实验显示体内吞噬细胞在接触钽尘1小时后,细胞均保持活性并且无细胞变性,仅伴有葡萄糖氧化的明显增加,而相同条件下用矽尘做对比,矽尘会使吞噬细胞出现严重的胞浆变性和死亡,这表明钽金属是无细胞毒性的,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害作用。在1997年,美国FDA批准多孔钽金属应用于临床,该材料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同松质骨,其内孔隙大小400~600μm之间,整体互相连接的孔隙率高达75%~85%,明显高于其他生物固定材料如钴、铬、钛等30%~50%的孔隙率。多孔钽所具有的三维多孔结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分化和生长,促进骨长入,从而加强植入体与骨之间的连接,达到生物固定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入体内的传输,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弹性模量,能够减少内置物的应力遮挡,多孔设计也使其表面有比其他材料更高的摩擦系数,早期植入后也更有利于局部稳定,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的长入。但是由于骨坏死的发生造成了局部骨细胞活性的降低或死亡,在单独应用多孔钽金属时尽管有了较好的力学支撑,但缺乏足够的种子细胞,因此我们设想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否粘附于多孔钽金属的微孔内,待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将其联合植入到骨坏死部位,让多孔钽金属起到支撑、提供骨长入空间的作用,又有足够的种子细胞修复坏死部位,在多孔钽金属周围及微孔内重新形成一个健康的骨生长环境,修复骨坏死,防止股骨头的进一步塌陷。 目的及意义:探讨多孔钽金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应用多孔钽金属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骨坏死的疗效。骨坏死是目前常见骨病之一,该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坏死一般都首先发生在股骨头内,坏死过程中股骨头会逐渐塌陷,出现严重的疼痛及功能障碍,造成患者行走困难,劳动力丧失,严重者终身卧床无法行走。骨坏死目前临床常用ARCO分期指导治疗,Ⅰ期和Ⅱ期是塌陷前期,即为早期病例,此时进行积极治疗可能终止病情发展,一般的治疗方法是髓芯减压,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治疗,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术等,但均存在不同的缺点。常用的髓芯减压术术后缺乏对软骨下骨的结构支撑,有软骨下骨骨折的风险,联合干细胞治疗时干细胞呈液态,注入骨坏死部位后无法固定位置,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术力学支撑不佳。Ⅲ期病例由于有股骨头的塌陷,即使手术后有成骨表现,也难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至骨关节炎。治疗上保头治疗及关节置换标准不一,但较统一的观点是保头治疗效果较塌陷前治疗效果差。Ⅳ期时股骨头塌陷及骨性关节炎发生,行关节置换已经成为共识,关节置换后疼痛、关节功能都可以即时得到大幅改善,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但假体关节的磨损、骨质疏松的发生等均会造成关节假体有使用年限的限制,这是关节置换手术一个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股骨头坏死塌陷前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增加手术成功率是我们此实验的意义所在。 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提取健康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液用Alpha-MEM,内含10%FBS,1%PSN,对其进行培养,通过在特定诱导剂作用下向成脂成骨诱导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来鉴定干细胞性质,用MTT法检测多孔钽金属的细胞毒性,比较多孔钽金属组与钛金属组及对照组的细胞活性,分别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多孔钽金属联合培养后的第二天、第五天及第七天用GFP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多孔钽金属上的粘附与增殖情况,应用PCR检测多孔钽金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的影响。建立骨坏死模型,根据秦岭教授等造模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年龄6个月,以10μg/kg剂量肌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24小时后,以20mg/kg剂量肌肉注射甲基强地松龙3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于第2周造模成功后开始进行体内实验。将其分成2组,每组8只,分别植入单纯多孔钽金属及联合培养后的多孔钽金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评估多孔钽金属周围新骨形成情况判断多孔钽金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培养对骨坏死治疗的疗效。 结果:经过贴壁分离法提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成脂诱导后,应用油红染色法证实该细胞可以向脂肪细胞转化,应用茜素红染色法及碱性磷酸酶钴钙染色法证实该细胞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表明该细胞呈集落式生长,这些均说明提取是细胞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24小时和48小时两个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活性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多孔钽金属作为植入体内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多孔钽金属联合培养后GFP染色在第二天时可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均匀分布在钽金属表面,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见清晰度不同的细胞形态,说明这些细胞不在一个平面上,部分散布在微孔内。第五天可见随着时间延长,粘附在多孔钽金属的细胞越来越多,细胞在金属内立体增殖传代,且增殖活跃,可见多条伪足粘附于金属上;第七天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增殖,逐渐铺满多孔钽金属的立体结构。电镜下观察在第二天时可见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于多孔钽金属表面及微孔内,数量较少,形态多样;共培养5天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伸出伪足平铺于金属表面及微孔内,在立体结构中增殖良好,数量增多;共培养7天时可见大量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于多孔钽金属表面及微孔内,向各方向伸出伪足,活力良好。PC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MSCs加入到多孔钽材料上培养两周后,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转录因子Runx-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钽可协同成骨诱导液显著促进OCN表达(A),抑制OPN表达(B),而不影响Runx-2表达(C);钽材料周围的细胞的基因表达与之类似。因此,可判断钽作为多孔支架促进了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术后3周可观察到两组植入的钽金属周围均有新生骨生成,但两组均未见有明确的新生骨长入至多孔钽金属的微孔内,单纯植入多孔钽金属组和植入钽金属和干细胞联合培养组的新生骨平均宽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可观察到两组植入的钽金属周围新生骨生成明显增多,单纯植入钽金属组和植入钽金属和干细胞联合培养组新生骨宽度的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长入多孔钽金属内部方面,两组硬组织切片荧光显示均有新生骨长入多孔钽金属的微孔内,加入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的骨长入深度与未加入干细胞组的骨长入深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孔钽金属无细胞毒性。多孔钽金属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无消极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孔钽金属表面种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会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殖、扩散至多孔钽金属微孔内,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多孔钽金属在治疗骨坏死时可见更多新生骨在多孔钽金属周围,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可以加快新骨的生成,加快机体对坏死骨部位的修复,这样两者在联合治疗骨坏死时,既有多孔钽金属优良的力学支撑及骨长入作用,又有骨髓基质干细胞快速的增殖、分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作用,对于加快坏死骨修复及多孔钽金属骨长入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傅维民;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学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德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多孔钽; 金属; 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 骨坏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