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1935--1943)
【6h】

论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1935--1943)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二、共产国际组织概述

(一)共产国际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2、基本概况

3、共产国际的组织原则

(二)共产国际与苏共的关系

(三)共产国际的解散

三、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影响(1935-1943)

(一)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考察(1919—1935)

1、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共产国际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制定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客观上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共产国际在大革命后期的错误指导及大革命的失败,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4、苏区根据地的建设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经验

(二)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作用(1935—1943年)

1、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2、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消极作用

3、中共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思考

四、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用的经验教训

(一)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共产国际自成立起,就自觉地担负起向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经历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具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共产国际也往往容易忽视中国实际,致使中共党内教条主义氛围浓厚,给中国革命带来过巨大的损害。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全面归纳分析共产国际在1935年至1943年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起到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第三部分是结语。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了问题的缘起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相关概念的界定五个方面。 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共分为四章。本文选取1935-1943年这一时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发展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方面,来梳理共产国际对1935年-1943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用。 第一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国内、国际背景,来呈现1935年至1943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简要概述了共产国际的历史,涉及从其成立至解散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简要考察了1919年至1935年间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关系;其次,重点分析了1935-1943年间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四章概括了共产国际与1935-1943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关系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第三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也阐述了本选题研究的现实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曹正扬;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傅义强;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共产国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