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吸衰竭足月儿临床分析及早期血清细胞因子、SPs监测
【6h】

呼吸衰竭足月儿临床分析及早期血清细胞因子、SPs监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呼吸衰竭足月儿的临床分析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 围产期主要高危因素及主要原发疾病

3.4 治疗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呼吸衰竭足月儿早期血清细胞因子、SPs监测及意义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常见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发疾病引起,常伴有急性肺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费用的特点,是导致新生儿致死及致残的最常见原因。尽管国内外已有对NRF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但对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足月儿救治现状的研究极少,有待进行相关临床研究,以总结临床经验。另外,目前普遍认为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了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质和量的改变是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发病环节,而呼吸衰竭与ALI/ARDS关系密切,呼吸衰竭足月儿早期血清细胞因子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s)水平有无改变,两者之间有无相互关系,尚待探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 呼吸衰竭足月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足月儿目前的救治现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足月儿NICU住院治疗的79例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院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足月儿男/女性别比为2.04∶1(53/26),原发疾病以肺部感染/败血症(36.71%)、窒息(25.32%)和胎粪吸入综合征(MAS,13.92%)较常见。79例患儿的PS使用率为45.57%(36/79),NO使用率为32.91%(26/79),发病率为7.14%(79/1107),病死率为18.99%(15/79),NO吸入组病死率高于呼吸机组及呼吸机+PS组(x2=14.753,P=0.001)。
  结论:本院呼吸衰竭足月儿中男性居多,肺部感染/败血症、窒息及MAS为主要原发疾病,机械通气、补充PS及NO吸入是主要救治手段,PS及NO治疗的普及可降低病死率,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然较高,且需NO吸入治疗组患儿的病情更重。
  第二部分 呼吸衰竭足月儿早期血清细胞因子、SPs监测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呼吸衰竭足月儿早期血清细胞因子、SPs的水平及相互关系,探讨两者早期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院30例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足月儿为病例组,30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根据预后再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所有病例入院第一天采血,病例组入院第三天再次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SPs,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病例组IL-6、IL-10、SP-A、SP-B及SP-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98~5.213,P<0.05),且IL-6、SP-A与呼吸衰竭诊断间高度相关(r=0.845~0.866,P<0.05)。血清IL-6与SP-A、SP-C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20~0.984,P<0.05),SP-A及SP-C水平亦呈高度正相关(r=0.955,P<0.05)。IL-6、SP-A、SP-C水平,在入院第一天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z=-3.173~-3.172,P<0.05),存活组入院第三天显著低于第一天(t=2.892~4.295,P<0.05),需NO吸入治疗组水平显著高于需PS治疗组及单纯呼吸机治疗组(x2=9.077~12.751,P<0.05)。
  结论:血清IL-6、IL-10、SP-A、SP-B、SP-C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且IL-6及SP-A与呼吸衰竭的发生关系更密切,有望成为呼吸衰竭诊断的早期参考指标。IL-6可能通过影响SP-A、SP-C的表达产生致病作用,且SP-A及SP-C之间可能也存在互相影响。血清IL-6、SP-A及SP-C水平对判断病情、了解疗效、评估预后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指导意义,需NO吸入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