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6h】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和研究对象

2.1.1 主要耗材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实验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2.1 标本采集

2.2.2 细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

2.2.3 16S rRNA V4区基因片段的扩增

2.2.4 纯化产物以及Illumina测序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3.1 样本信息

3.2 测序信息

3.3 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4 Alpha多样性分析

3.5 Beta多样性分析

3.6 菌群动态分析

3.6.1 对照组菌群动态分析

3.6.2 RVVC组菌群动态分析

3.6.3 RYVC复发前后菌群差异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乳酸杆菌的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是指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再次复发,且在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局部抗真菌治疗是目前RVVC的主要治疗方案,但反复复发一直是疾病治疗的瓶颈。研究显示,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在RVV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RVVC阴道微生态的研究结果尚未有定论。本研究拟在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及正常对照女性的阴道分泌物,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BIPES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比较两组间菌群结构及在月经周期中的动态变化以及RVVC患者复发前后阴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有望为RVVC复发的机制研究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目的:
  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①RVVC组:选取6名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就诊的RVVC患者;②对照组:于同期招募5名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
  2.标本采集:详细告知研究对象本实验研究方案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嘱研究对象自行在家至少每隔3天采集一次阴道分泌物,采集时间不少于2个月经周期。采集方法:使用一次性棉签拭子在阴道下1/3处轻轻旋转至少10次,采集完后先置于-20℃冰箱冷冻,后定期将拭子转移至实验室-80℃低温冰箱保存。
  3.实验方法: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再通过BIPES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两组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以及菌群动态变化。
  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多样性指数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正常女性除了以乳酸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外,加德纳氏菌属、普氏菌属等均可以成为优势菌属,当女性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时,其中又以卷曲乳酸杆菌占比居多;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丰富度明显降低,多数RVVC患者是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卷曲乳酸杆菌含量明显减少;
  2.正常女性阴道菌群可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出现波动,其中在月经期的波动最为明显,其优势菌属在月经周期中呈现相互交替或保持绝对优势的变化模式;而RVVC患者的阴道菌群相对稳定,波动性减弱,并且在月经期、发作期以及间歇期菌群结构相似。
  研究结论:
  1.RVVC患者阴道菌群相对稳定,在月经期、发作期以及间歇期菌群结构相似;
  2.多数RVVC患者是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
  3.RVVC的治疗应注重阴道微生态环境的调理,诱导卷曲乳酸杆菌产生或抑制惰性乳酸杆菌定植,从而恢复阴道菌群比例,可能可以治愈RVVC。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