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的分析
【6h】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2.1 规模效率

1.2.2 范围效率

1.2.3 前沿效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边际贡献

2 商业银行效率理论分析

2.1 银行效率的内涵

2.2 商业银行效率理论研究

2.2.1 规模效率理论

2.2.3 X-效率理论

2.3 商业银行效率估计方法

2.3.1 指数法(IN)

2.3.2 数据包络分析(DEA)

2.3.3 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OLS)

2.3.4 参数估计:随机前沿法(SF)

2.3.5 参数估计:工具变量法(GMM)

2.3.6 半参数估计法(OP)

2.3.7 效率估计方法小结

3 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

3.1 Hicks-Moorsteen TFP指数

3.1.1 生产率及效率测度

3.1.2 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3.2 样本与指标

3.2.1 样本选择

3.2.2 指标选取

3.3 实证结果分析

3.3.1 静态效率水平分析

3.3.2 动态生产率分析

3.3.3 优势与不足分析

4 结论与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国外商业银行纷纷进入调整时期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却表现得非常强势。为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强势表现背后的支撑力量将变得很有意义。
  本文首次采用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测度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该方法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同时测度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范围效率、技术进步等指标,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文献在研究商业银行效率中存在的割裂以及非完整性问题。
  研究发现,第一,静态效率分析中,宁波银行在大部分年份都扮演了“最佳实践”银行的角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所处的环境或者地区因素具有很强的关联度;第二,动态生产率变化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TFP发生了年均0.65%的下降,进一步分解分析发现,技术进步缓慢是主要原因,剩余混合效率则有年均12.3%的提高;第三,基于效率—生产率对比分析发现,没有一家商业银行是“全能银行”;商业银行的发展可能会落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困境。
  本文研究对评价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成效,认清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地位,启动新一轮商业银行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