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牙区下颌神经管毗邻解剖结构的CBCT测量分析
【6h】

后牙区下颌神经管毗邻解剖结构的CBCT测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1. 测量下颌神经管毗邻解剖结构在口腔外科中的临床意义

2. 测量下颌神经管毗邻解剖结构在后牙即刻种植术中的临床意义

3. 下颌神经管毗邻解剖结构在口腔内科中的临床意义

4. 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设备及仪器

2. 研究对象

3. 图像获取

4. 测量项目

5. 图像分析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致性检验

2. 数据分布及样本含量

3. 下颌神经管上壁至牙槽嵴顶的距离

4. 下颌神经管下壁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

5. 不同牙位下颌神经管上壁至牙槽嵴顶与其下壁至下颌骨下缘距离的比值

6. 下颌神经管上壁至各后牙根尖的距离

7. 下颌神经管颊侧骨壁的厚度

8. 下颌神经管舌侧骨壁的厚度

9. 不同牙位下颌神经管颊侧骨壁与舌侧骨壁厚度的比值

10. 颏孔中心至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以及后牙长轴的距离

讨论

1. 下颌神经管至牙槽嵴顶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

2. 下颌神经管至各后牙根尖的距离

3. 下颌神经管颊、舌侧骨壁的厚度

4. 颏孔中心至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以及后牙各牙长轴的距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下牙槽神经起源于下颌神经,并在下颌孔处进入下颌神经管。下颌神经管邻近下颌前磨牙和磨牙根尖,因此涉及这些牙位的临床治疗常存在损伤下牙槽神经的危险。在下颌后区手术操作过程中,掌握准确的下颌神经管解剖学信息对于避免术中损伤神经至关重要。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问世前,临床上主要利用全景片进行下颌神经管的解剖学研究,由于全景片存在结构叠加、放大误差和图像失真等缺点,其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CBCT的临床应用克服了全景片的不足,使口腔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容易,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下颌神经管评测技术。
  目的:
  通过CBCT影像学技术,测量下颌神经管毗邻解剖结构的位置,包括:下颌神经管颊侧、舌侧骨壁厚度;下颌神经管至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以及下颌后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以便为口腔外科手术中安全位点和安全距离的确定,为牙种植术中种植位点的评估和种植体的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CBCT影像学资料210份。利用NNTViewer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后牙区下颌神经管至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后牙根尖的距离,以及下颌神经管颊舌侧骨壁的厚度,并记录颏孔的位置。
  结果:
  1.下颌神经管上壁至牙槽嵴顶距离的最大值位于第二前磨牙,为26.40 mm,最小值位于第二磨牙,为8.70 mm;下颌神经管下壁至下颌骨下缘距离的最大值位于第二磨牙,为12.30 mm,最小值位于第一磨牙,为4.20 mm;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上壁至牙槽嵴顶距离的最大值分别为26.40 mm,26.10 mm和22.70 mm,最小值分别为14.00 mm,12.50 mm和8.70 mm,均值分别为18.11±1.63 mm,17.40±1.75 mm和15.34±1.99 mm。
  2.下颌神经管上壁距离第二磨牙根尖最近,距离第一磨牙近中根最远。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上壁至牙根尖距离的最大值分别为11.10 mm,9.80 mm和8.00 mm,最小值分别为1.70 mm,2.5 mm和0.40 mm,均值分别为5.90±1.18 mm,第一磨牙近中根5.95±1.15 mm、远中根5.63±1.14 mm,第二磨牙近中根3.97±1.09 mm、远中根3.21±0.96 mm。
  3.下颌神经管颊侧骨壁厚度的最大值位于第二磨牙,最小值位于第二前磨牙;舌侧骨壁厚度的最大位于第二前磨牙,最小值位于第二磨牙;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颊侧骨壁厚度的最大值分别为9.00 mm,9.40 mm和11.40 mm,最小值分别为2.00 mm,2.30 mm和3.00 mm,均值分别为5.19±1.30 mm,5.99±1.61 mm和7.78±1.51 mm。
  4.颏孔中心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明显大于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颏孔至下颌第一前磨牙长轴的距离明显大于至下颌第二前磨牙长轴的距离。
  结论:
  1.从第二磨牙至第二前磨牙,下颌神经管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值分别为15.34±1.99 mm,17.40±1.75 mm和18.11±1.63 mm,呈逐渐增大趋势,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先减小(在第一磨牙处最小),后逐渐增大;在行即刻种植治疗时,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区域可选择临床常用长度(10 mm-16 mm)的种植体,而第二磨牙处应考虑选择短种植体(≤8 mm)。
  2.从第二磨牙至第二前磨牙,根尖至下颌神经管的距离先增大(在第一磨牙近中根达到最大,为5.95±1.15 mm),后逐渐减小;三个牙位接受即刻种植治疗时均存在损伤神经的风险。
  3.从第二磨牙至第二前磨牙,下颌神经管颊侧骨壁逐渐变薄,舌侧骨壁逐渐增厚;三个牙位选择骨折固位螺钉时,2 mm螺钉均不会导致神经损伤,3 mm螺钉仅第二磨牙处不会导致神经损伤,4 mm螺钉在三个牙位均存在损伤神经的风险。
  4.颏孔在垂直方向上靠近下颌骨下缘,在水平方向上靠近下颌第二前磨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