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脑缺血导致血管重塑、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元变性和认知功能损伤
【6h】

慢性脑缺血导致血管重塑、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元变性和认知功能损伤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 .1 慢性脑缺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1 .2 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现状

1 .3 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血管测定技术

1 .4 慢性脑缺血神经行为学研究现状

1 .5 慢性脑缺血导致病理方面改变研究现状

2材料和方法

2 .1技术路线

2 .2 实验动物

2 .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 .4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

2 .5 实验方法及步骤

3 结果

3.1 慢性脑缺血前后脑血流(CBF)变化

3 .2 慢性脑缺血前后椎动脉直径和面积变化

3.3 慢性脑缺血前后DWI序列变化

3 .4 慢性脑缺血前后微血管数量和面积的变化

3 .5 慢性脑缺血后顶叶皮层、纹状体部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化

3 .6 慢性脑缺血前后小脑颗粒细胞层厚度变化

3 .7 慢性脑缺血前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

4 讨论

4 .1 慢性脑缺血模型和脑血流

4 .2 C BF恢复的可能代偿机制

4.3 MRI技术在CBF和动脉血管测定中的作用

4 .4 慢性脑缺血导致神经元变性和认知功能损伤

4 .5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抗体信息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附录三 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附录四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五 JCBFM接收函

附录六 本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脑缺血大鼠在缺血前后动态血流变化、血管新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及认知功能改变。
  方法:采用分步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前后分别用3D ASL技术测定双侧顶叶皮层、纹状体和小脑区域脑血流(CBF)值;MRA显示大鼠脑大动脉系统及测量椎动脉直径和面积;HE染色观察小脑颗粒细胞在慢性脑缺血前后变化情况;CD34、Iba1和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变化情况;水迷宫评估大鼠慢性脑缺血前后认知功能改变。
  结果:皮层、纹状体和小脑部位的CBF值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RCCAO)后即出现明显下降,一直维持到缺血后2 wk,然而在缺血后3 wk-6 wk恢复至基态水平。椎动脉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开始扩张直到缺血后6 wk。微血管数量在缺血后2 wk-4 wk呈下降状态,而6 wk呈上升状态。皮层、纹状体部位神经元变性发生在缺血后的2 wk-6 wk,但胶质细胞数量在缺血后4 wk见明显增加。缺血前后小脑颗粒细胞层厚度无明显变化。水迷宫结果表明缺血时间越长,大鼠的认知功能越差。
  结论:慢性脑缺血可引起代偿机制以维持正常脑血流灌注,然而这种代偿还不足以阻止缺血引起的神经元变性和认知功能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