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病因不明的孤立性眩晕患者的颅内动脉形态变化及脑灌注情况的探讨
【6h】

病因不明的孤立性眩晕患者的颅内动脉形态变化及脑灌注情况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 言

1.1孤立性眩晕的定义

1.2. 孤立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分类

1.3孤立性眩晕的临床地位

1.4.病因不明的孤立性眩晕的相关病因学因素的研究现状

1.5.问题与展望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血管危险因素的选择和评价标准

2.3.影像学方法

2.4. 颅内动脉的选择及评价方法

2.5.全脑灌注的评价

2.6.统计学方法

3 结 果

3.1.患者的基线数据

3.2.血管危险因素

3.3.颅内动脉形态变化

3.4.血管因素对颅内动脉形态变化的预测作用

3.5.全脑灌注情况

3.6.颅内动脉形态变化对相应脑灌注情况的影响

4 讨 论

4.1.研究设计

4.2.颅内动脉形态及脑灌注的检测方法

4.3.低灌注的评价

4.4.血管危险因素和颅内动脉形态学改变

4.5.颅内动脉解剖形态学改变与脑灌注

4.6. 病因不明的孤立性眩晕可能的发病机制

4.7 病因不明的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卒中的关联

4.8.诊疗措施

5 结 论

6 本研究的不足

7 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综述: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病因学研究

附录3在校期间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一般说来,周围前庭性眩晕多伴有内耳症状,中枢性眩晕则多伴有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导致眩晕的最主要病因是周围前庭性疾病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1,2]。孤立性眩晕(isolated vertigo,IV)是一个症状学概念,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但缺乏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或/和内耳症状。对反复发作的病因不明的IV(undetermined isolated vertigo,UIV)的诊断难以严谨,尤其是排除 BPPV且常规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表现为正常时,对UIV的临床诊断将更加困难。
  目的:观察、评价并探讨反复发作的UIV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s。VRFs)、颅内动脉形态变化和全脑的灌注情况之间的联系。
  方法:
  本研究获得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伦审批科021号),在中国临床试验公共管理平台批准注册并建立相关临床数据库(注册号:ChiCTR-DCD-15006540)。本研究是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本共设置两组共纳入150例患者,包括病例组(76例UIV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IV症状且未能获得明确诊断,BPPV组(74例BPPV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2天内接受320排螺旋容积CT检查。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无眩晕症状、无颅脑相关疾病的已完成320排螺旋容积CT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VRFs包括年龄≥60岁、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吸烟或饮酒史、VRFs数目≥3个、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三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基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评估结果,分析不同颅内动脉形态[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发育不良、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发育不良、椎动脉优势型(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VAD)或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基底动脉弯曲(basilar artery curvature,BAC)]与UIV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VRFs对动脉形态的影响,探寻与颅内动脉形态变化相关的阳性预测因素;基于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对颅内灌注情况,评价UIV患者的全脑灌注情况,并联合颅内动脉形态与相应灌注区域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高血压、血脂异常、VRFs数目≥3以及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的形态改变[VAD/VAH、VA狭窄(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VAS)或闭塞(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VAO)、BAC]在UIV患者中的较其他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5)。高血压是非 VAD的阳性预测因素(OR:5.411,95%CI:1.401;20.900,P=0.014),高血压和 VAD均是 BAC的阳性预测因素(OR:4.081,95%CI:1.056;15.775,P=0.041/OR:6.284,95%CI:1.848;21.365,P=0.003)。在 UIV患者中,脑干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的绝对差值,小脑ROI的rCBV,rCBF,MTT的绝对差值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BPPV组和对照组之间的ROIs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UIV患者的非VAD侧和BAC弯曲方向的对侧的相应脑供血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灌注(P均<0.05)。
  结论:在合并VRFs的基础上,颅内后循环VBA的形态变化引起的小脑和脑干的低灌注可能与UIV的发生相关。因此,UIV患者的VRFs、颅内后循环动脉形态变化和相应脑灌注情况值得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