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信公益行为的信任研究——以轻松筹疾病救助项目为例
【6h】

微信公益行为的信任研究——以轻松筹疾病救助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传统公益组织表现不佳,互联网助推公益创新发展

微信平台与公益传播高度契合,为其带来新思维与新前景

我国居民社会信任结构不理想,公益危机事件频发加剧局面

我国首部慈善法正式实施,但个人求助行为不在调整范围之内

研究缘起

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和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创新点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论文结构

概念阐述与文献探讨

关于微信公益的研究

微公益与微信公益

微公益的概念

微信公益的界定

微信公益的研究现状

关于公益众筹的研究

众筹与公益众筹

公益众筹的研究现状

信任与网络信任

信任的定义

网络信任的定义

网络信任的产生机制

网络信任的影响因素

公益情境下的信任

信任影响公众参与公益

公益信任的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研究模型与变量测量

基于深度访谈的辅助研究

研究模型的构建

信任

信任的前因变量

信任的后果变量

变量测量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调查方案的设计

问卷的形式与构成

调研对象的选择

问卷的前测与修改

数据的收集

样本规模的确定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样本数据的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

样本的捐赠参与现状

样本的信任现状

信度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比较平均值检验

有捐款经历者和无捐赠经历者的比较

网友转发情境中打开求助信息可能性不同的受访者的比较

回归模型的建构

信任的前因变量与信任

信任与信任的后果变量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公众的捐赠参与现状及特点

公益众筹信任的现状及特点

公益众筹信任的前因变量

公众层面

对众筹网站的感知层面

对众筹平台的感知层面

公益众筹信任的后果变量

结论讨论

电子商务信任模型对公益众筹信任具备借鉴意义

情感唤起信任是公益的核心特征

公益众筹未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

研究局限

研究展望

展开▼

摘要

信任的缺失一直是互联网公益发展的痛点。本研究以轻松筹疾病救助类公益众筹项目为案例,试图探索公众的微信公益参与现状以及信任现状,并解释影响信任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了解微信公益的基本特性。基于文献探讨和深度访谈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公益众筹信任的理论模型,即从公众、众筹平台、众筹项目、法律制度等四个层面去发掘信任的影响因素,并探索信任与行为意愿之间的联系。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展开实证研究,回收了626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参与现状方面,公众参与捐赠成为普遍现象,且以小额捐赠为主,求助信息依赖强关系传播;②就信任现状而言,当前我国公众对于轻松筹疾病救助项目的整体信任处于一般水平,尤其缺乏对求助者自我约束能力的信心;③从信任的前因和后果来看,情绪感染力、感知平台的有用性、信任倾向、感知平台的声誉、信息质量、感知平台的风控能力对于信任的变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且解释力依次下降;信任也显著影响行为意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