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华反补贴被诉要件分析及贸易破坏效应分析
【6h】

对华反补贴被诉要件分析及贸易破坏效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研究思路及框架

1.3研究创新点

1.4对要件的解释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对华反补贴成因分析

2.2对华反补贴结果分析

2.3对华反补贴贸易效应分析

3补贴中可诉补贴的定义

3.1 WTO对可诉补贴的定义

3.2美国对可诉补贴的定义

3.3欧盟对可诉补贴的定义

3.4加拿大对可诉补贴的定义

3.5 澳大利亚对可诉补贴的定义

3.6中国对可诉补贴的定义

4对华反补贴的现状及特点

4.1对华反补贴现状

4.2对华反补贴的特点

5对华反补贴理由的特点分析

5.1补贴项目繁多

5.2补贴幅度的计量标准仍旧采用外部基准

5.3对华反补贴申诉重点

6反补贴贸易破坏效应的实证分析

6.1实证模型的建立与数据说明

6.2实证结果与分析

6.3反补贴破坏效应统计分析

6.4结论

7结论与政策建议

7.1结论

7.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自入世以来,不断加强与别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量与日俱增。而出口的增长遇到了各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现如今,中国已是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加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已然成为了各国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利工具。不久前,美国对中国掀起的一场贸易战也让世界对全球化经济的稳定性有了质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倡导互利共赢的全球化概念,秉持着“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与各国交往。而越来越多的反补贴调查打击了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热忱,也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对反补贴这一贸易措施进行研究是必须也是必要的。从历年各国对中国的反补贴案件数来看,中国遭遇的反补贴调查主要来自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本文通过对由上述四个国家(地区)在2004-2015年间对华发起的反补贴案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各级政府给与企业的补贴政策贯穿于产品的各个环节中,保护力度过大使得企业很容易受到反补贴调查的肯定性裁决,且中国政府在税收优惠和赠款这两方面的补贴政策是最多也是受攻击最大的领域,在计算补贴幅度时,各国采用的外部标准扩大了补贴幅度,加重了企业的反补贴税。而在反补贴对贸易的四种影响中,本文主要针对贸易破坏效应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发现案件税率和案件性质对贸易均有负面影响,但案件性质的影响程度大于税率的影响。最后,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对中国应诉反补贴给与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