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及全身热效应的研究
【6h】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及全身热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中药归经与药理药效的研究

1.1.1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2中药归经与药物作用部位

1.1.3中药归经与药理药效

1.1.4中药归经和证的相应性的研究

1.2 中药四性的研究状况

1.2.1中药四性的传统文献考证

1.2.2中药四性的近代药效学研究

1.2.3中药四性的定性定量研究

1.2.4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的研究

1.3 中医胃热证的相关研究

1.3.1胃热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1.3.2胃热证的生理、生化研究

1.3.3胃热证的病理研究

1.3.4胃热证的治疗

1.4数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4.1中药药效评价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

1.4.2中药方剂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

1.5立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5.2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复方寒凉中药对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

2.1材料与方法

2.1.1仪器

2.1.2复方寒凉药物制剂

2.1.3动物及其处理

2.1.4温度测定

2.1.5数据分析

2.2结果

2.2.1大鼠全身各部位的温度变化

2.2.2大鼠全身各部位温度的分布规律

2.3讨论

7

附图

第三章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体征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动物及其分组

3.1.2中药制剂

3.1.3动物处理

3.1.4指标测定方法

3.1.5数据分析

3.2结果

3.2.1大鼠的日平均食量

3.2.2大鼠的日平均饮水量

3.2.3大鼠的体重

3.2.4大鼠的尿量及尿液特征

3.2.5大鼠的大便特征

3.2.6大鼠的舌象特征

3.3讨论

3.4小结

第四章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

4.1材料与方法

4.1.1动物及分组、中药制剂、胃热证动物模型建立及归胃经寒性中药的治疗

4.1.2仪器

4.1.3温度测定

4.1.4数据分析

4.2结果

4.2.1胃热证模型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变化

4.2.2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

4.2.3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的体温分布规律

4.3讨论

4.4小结

附图

第五章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部机能的影响

5.1材料与方法

5.1.1动物及分组、中药制剂、胃热证动物模型建立及归胃经寒性中药的治疗

5.1.2血样采集与处理

5.1.3主要检测仪器及试剂

5.1.4血浆中血栓素B2含量的测定

5.1.5 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测定

5.1.6血清中胃泌素含量的测定

5.1.7血浆中生长抑素含量的测定

5.1.8血浆中胃动素含量的测定

5.1.9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含量的测定

5.1.10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测定

5.1.11数据分析

5.2结果

5.2.1胃热证造模及治疗前后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

5.2.2血清中Gas及血浆中SS、MTL含量的变化

5.2.3血清中IL-4、IL-8含量及IL-4/IL-8的变化

5.3讨论

5.4小结

第六章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粘膜组织学的影响

6.1材料与方法

6.2结果

6.2.1肉眼观察

6.2.2光镜观察

6.3讨论

6.4小结

附图

第七章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结论

7.2创新点

7.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药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发生的反应总结出来的,是中药作用于脏器组织后产生的药效的性质;归经则是中药产生药效的部位。从目前来看,前人们所开展的研究中,中药的归经与四性是相互独立的,一直没有结合起来。用现代手段研究中药的四性,就应该将其与归经统一起来,即在重视中药的四性与归经前提下,设计出合理、全面的药效实验方案,就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予以数学建模,从而将中药的归经、四性以及药效科学地结合起来。具体的研究中,由于一种中药往往会有多个归经部位,可考虑从某一经入手,通过药效实验建立该经的中药四性数学模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它经,最终建立起各类归经中药的四性数学模型,实现用具体的科学内涵揭示中药四性的实质。
   本文选取同属归胃经但四性程度不同的寒性中药黄连、蒲公英及枳实,研究了它们对胃热证模型大鼠全身体征、全身热效应、胃机能及胃粘膜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了归胃经中药的四性与实验动物胃部及全身效应变化的关系。
   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由知母、石膏、龙胆草和黄柏组成的复方寒凉中药制成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3周后,采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TTM)检测到大鼠全身的多个部位的体温降低,且不同部位的体温降低程度各异。TTM技术的成功应用提示该技术可有效应用于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的热效应影响的研究方面。
   2.采用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2周后,所观测到的大鼠体征符合人胃热证临床诊断标准,即大鼠胃热证初步造模成功。对胃热证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予以寒性程度不同的归胃经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灌胃治疗10天后,大鼠的胃热证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黄连对大鼠胃热证体征的疗效最强,蒲公英次之,枳实再次;同时,黄连、蒲公英及枳实的大剂量作用均较小剂量的强。
   3.给大鼠灌胃干姜水煎剂造成胃热证模型后,大鼠全身多部位温度明显升高。对胃热证大鼠予以寒性程度不同的归胃经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治疗后,大鼠温度升高的各部位温度又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黄连的降温程度最大,蒲公英其次,枳实的降温程度最小。黄连、蒲公英、枳实三种寒性中药的不同降温效果提示:药物寒性越强,温度降低的部位多、程度大;药物寒性弱,则温度降低的部位少、程度低。此外,温热药干姜及寒性药黄连、蒲公英、枳实对大鼠全身各部位体温的影响均以上腹部及中腹部最为明显。
   4.给大鼠干姜水煎剂灌胃造成胃热证模型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胃热证模型大鼠血液中的TXB2/6-Keto-PGF1α、MTL、Gas、IL-8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6-Keto-PGF1α和IL-4/IL-8值则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胃热证大鼠分别予以寒性程度不同的归胃经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治疗后,大鼠血液中的6-Keto-PGF1α、SS、IL-4、IL-4/IL-8呈现不同程度升高,TXB2、TXB2/6-Keto-PGF1旷Gas、MTL、IL-8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各寒性药物组的疗效存在着差异,其中:黄连组最强,其次是蒲公英组,然后是枳实组,且黄连、蒲公英、枳实的大剂量组药效均强于小剂量组。由此可见,黄连、蒲公英、枳实等归胃经寒性中药确实可有效调节胃热证大鼠的胃机能,且药物疗效与其寒性程度有关。
   5.给大鼠干姜水煎剂灌胃造成胃热证模型后,胃热证大鼠的胃粘膜呈现相应的病理性改变:粘膜弥漫性充血、粘膜固有层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表面粘液细胞分泌减少、主细胞和壁细胞数减少。对胃热证大鼠分别予以寒性程度不同的归胃经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的胃粘膜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修复现象,如充血减轻、炎性细胞减少、粘液细胞分泌量增加、主细胞和壁细胞数增加。各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以黄连组疗效最明显,其次是蒲公英组,再次是枳实组;同时,黄连、蒲公英、枳实组的大剂量疗效均较小剂量略强。可见,归胃经寒性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可有效促进胃热证大鼠受损胃粘膜的修复,即对胃热证大鼠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且药物的疗效程度与其寒性程度有关。
   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
   1.将中药的四性与中药的归经结合起来
   中药四性的描述应该与其归经结合起来,即中药的寒热温凉应表述对其归经部位的基本作用的兴奋或抑制程度的差异。本研究以归胃经温热药建造胃热证动物模型,且以不同寒性程度的归胃经中药治疗胃热证,从而将药物的归经与四性有效结合起来。研究中不仅分析了药物对受试动物的全身效应,即全身体征和全身热效应,而且分析了药物对受试动物的局部效应,即胃部生理机能和胃粘膜组织学变化,因而较全面地探讨了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模型动物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本文属于首次将中药归经与四性结合的研究。
   2.首次使用TTM技术进行中药四性研究,将实验动物的局部生理变化与全身细胞的热代谢有效结合
   TTM技术是一种锁定细胞新陈代谢强度的功能影像医学评估技术,通过扫描来接受机体细胞代谢中产生的热辐射,反映细胞代谢水平的能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可以测定实验动物全身细胞的热代谢数据,为中药四性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以TTM技术成功探讨复方寒凉中药对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的热效应影响及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的热效应。研究中,TTM技术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可同步测定实验大鼠全身各部位的体温,克服了传统方法只能单纯地检测腋温或肛温的不足;对温度差异的分辨率高,可精确到0.05℃,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在探讨药物的药效时,不仅可以对受试动物局部及全身细胞的热代谢以温度显示,还可以不同色彩呈现,因而更加直观、全面。
   TTM技术在本研究中的成功应用,提示该技术亦可应用到其它不同四性属性中药的热效应研究中,最终为探讨各类归经中药的四性数学模型提供研究方法。
   本研究有关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体征、全身热效应、胃机能及胃粘膜组织学的影响中,一方面分析了药物对受试机体的全身效应,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另一方面亦分析了药物对受试机体的局部效应,即考虑了药物的归经部位。因而本研究为最终建立归胃经中药四性的数学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