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辐射末端辐射特性的实验研究
【6h】

辐射末端辐射特性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辐射供热供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辐射供暖技术

1.3.1 辐射供暖的原理

1.3.2 辐射供暖的类别

1.3.3 辐射供暖系统的特点

1.3.4 不同位置的辐射板供暖特点

1.4 辐射供冷技术

1.4.1 辐射供冷的原理

1.4.2 辐射供冷系统的特点

1.4.3 辐射供冷的局限性

1.4.4 不同位置的辐射板供冷特点

1.5 置换通风技术

1.5.1 置换通风的原理

1.5.2 置换通风系统的特点

1.5.3 置换通风与混合通风的比较

1.6 辐射板的特点与类型

1.6.1 内埋管的混凝土板

1.6.2 冷梁

1.6.3 冷却格栅

1.6.4 金属辐射板

1.7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7.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7.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理论分析

2.1 建筑蓄热体的分类

2.2 常用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2.2.1 传热组、传热系数的计算

2.2.2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计算

2.2.3 围护结构热稳定性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辐射末端与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实验台的搭建

3.1 实验台简介

3.2 室内环境的负荷计算

3.3 地盘管系统

3.3.1 地盘管系统的基本构造

3.3.2 地盘管系统的铺设方式

3.3.3 地盘管系统的设计

3.3.4 地盘管系统的分集水器

3.4 毛细管席系统

3.4.1 毛细管席简介

3.4.2 毛细管席系统的设计

3.4.3 毛细管席系统的分集水器

3.5 新风系统

3.5.1 新风系统的设置原理

3.5.2 新风系统送风参数的确定

3.5.3 新风量的确定

3.5.4 实验室新风系统的设计

3.5.5 除湿方式

3.6 辐射末端与置换通风系统试验台的冷热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物综合热情性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过程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内容

4.1.3 实验方案

4.1.4 实验步骤

4.2 实验测试过程

4.2.1 地盘管系统单独实验

4.2.2 顶板毛细管席系统单独实验

4.2.3 墙面毛细管席系统单独实验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非供暖室内温度特性分析

4.3.2 供暖期室内温度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的建筑总能耗中,仅仅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上的能耗就已经高达85%。供暖和空调耗电量巨大,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够使空调系统的能耗有所减少。从空调系统来说,可以在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以期达到节能的目的;从建筑本体来说,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热惰性。
   本文通过辐射末端与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实验台来对建筑物的综合热惰性进行实验研究。辐射供热供冷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有:低温热媒供热,高温冷媒供冷,冷热源的选择范围广,能源的利用效率高等,所以近几年以来这种系统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辐射供热供冷已不再仅仅有地板辐射供热这一种形式了,顶板辐射供冷、墙面辐射供热与供冷,地板辐射供冷等这些方式也已经有了不少应用。为了对不同的辐射方式、不同的辐射板类型、不同位置的辐射板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本实验台设计并搭建了地板、顶板、墙面三种辐射供热供冷的末端形式。本文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获得了实验台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和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内的变化规律。对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两个热惰性参数的变化为依据分析总结了建筑物的综合热惰性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的综合热惰性受到建筑物的维护结构材料、朝向、家具、人员活动、散热设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时,房间内是否有家具对室内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人员设备散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