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6h】

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气候、水文

2.2.1 气候气象条件

2.2.2 河流水系与水文特征

2.2.3 地形、地貌

2.2.4 植被、土壤

2.3 社会经济发展

2.4 水资源状况

2.4.1 地表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

2.4.2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

2.4.3 水资源总量及其可利用量

2.5 水质评价

2.5.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2.5.2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2.5.3 水污染成因分析

2.6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承载潜力分析

2.6.1 供水现状

2.6.2 用水现状

2.6.3 用水水平分析

2.6.4 人均水资源量

2.6.5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承载潜力分析

2.6.6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及特性

3.1 基本概念

3.1.1 概念的提出

3.1.2 相关概念

3.1.3 概念的发展

3.2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

3.3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性

3.4 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4.1 承载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3.4.2 承载客体影响因素分析

3.4.3 科技水平、政策类因素

第4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4.1 评价方法概述

4.1.1 评价目的和要求

4.1.2 评价类型

4.1.3 评价方法对比

4.2 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结构

4.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3 承载主体层评价指标

4.3.4 承载客体层评价指标

4.3.5 耦合层评价指标

4.3.6 评价标准

4.4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4.4.1 建模思路

4.4.2 基本规定

4.4.3 分析框架

4.4.4 计算方法

4.5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

4.5.1 边界问题

4.5.2 计算流程

4.6 基于GIS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4.6.1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必要性

4.6.2 基本原理

4.6.3 权重的确定

4.6.4 计算流程

第5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5.1 典型草原区发展模式情景设计

5.1.1 现状承载能力情景设置

5.1.2 规划水平年情景设置

5.2 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5.2.1 指标体系评价结果

5.2.2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

5.2.3 基于GIS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

5.2.4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5.3 规划水平年边界条件的预测

5.3.1 水资源系统预测

5.3.2 社会系统发展趋势预测

5.3.3 经济系统发展预测

5.3.4 生态环境系统预测

5.4 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

5.4.1 指标体系法

5.4.2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5.4.3 基于GIS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5.5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展开▼

摘要

典型草原区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同时也是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研究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典型草原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特殊性,结合牧区农牧业及工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在总结国内外现有承载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给出了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内涵及特点,并判识了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受承载主体、承载客体和主客体耦合的共同影响。
   文中分析了现有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的利弊,结合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要求,提出了三种评价方法——基于模糊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法、基于供需平衡的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法,为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评价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了依据。
   针对提出的三种评价方法,对现状年(2009年)达茂旗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三种方法评价结果均表明,达茂旗全旗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较弱甚至弱的水平。
   为了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目标,预设5种不同的典型草原区发展模式,并对5种情景下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B-2情景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