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化方法研究
【6h】

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化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

1.1.2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影响

1.1.3 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

1.1.4 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1.2 国内外碳排放量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碳排放量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碳排放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第2章 既有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难点和重点

2.1 我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概述

2.1.1 建筑能耗概述

2.1.2 建筑碳排放概述

2.1.3 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关系

2.1.4 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

2.2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理论

2.2.1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理论

2.2.2 当量二氧化碳排放

2.2.3 公共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

2.3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重点和难点

2.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程序

2.3.2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重点

2.3.3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化方法

3.1 确定项目边界

3.1.1 项目边界

3.1.2 项目边界的确定

3.2 项目碳排放量计算

3.2.1 建筑HVAC系统排放量计算

3.2.2 建筑照明系统排放量计算

3.2.3 建筑给排水系统排放量计算

3.2.4 建筑其他耗能终端设备系统排放量计算

3.2.5 建筑绿地碳汇量计算

3.3 项目监测

3.3.1 监测计划

3.3.2 监测原则

3.3.3 监测内容

3.3.4 监测报告的编制方法

3.4 项目核查

3.4.1 核查方法

3.4.2 核查报告的编制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计算程序

4.1 建筑基本信息

4.2 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程序

4.2.1 碳排放计算程序菜单栏设计

4.2.2 碳排放计算程序建筑基本信息

4.2.3 碳排放计算程序项目碳排放计算

4.2.3 碳排放计算程序计算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项目实例

5.1 项目碳排放量计算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基础数据采集及计算

5.1.3 碳排放量计算

5.2 计算结果输出与分析

5.2.1 计算结果输出

5.2.2 计算结果与不确定影响因素分析

5.3 项目实例监测与核查

5.3.1 监测

5.3.2 核查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气候变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浓度增加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排放着温室气体,在众多研究中表明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是最多的,其产生的CO2也是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先后出现各式各样的公共建筑,然而这些公共建筑在追求与“国际接轨”、“三十年不落后”等高要求的同时,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激增,其碳排放也随之增加了很多,这就对建筑节能减排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开展建筑行业碳排放的量化对该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建筑领域因高能耗、高排放、减碳潜力大、投资收益高等特点以然成为当前低碳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建筑领域低碳研究的开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碳排放量化的问题,本文结合量化方法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考虑,围绕建筑低碳的内涵提出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化的思路,建议构建建筑碳排放量化标准,并以建筑全生命周期作为量化切入点,划分碳排放量化的时间节点,将既有公共建筑分为建筑物化阶段、建筑使用维护阶段、建筑拆除回收阶段。本文重点讨论了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化方法。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研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CDM方法学为基础,重点研究了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的计算、监测和核查方法。首先,分析归纳了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化重点和难点;其次,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比相关CDM方法学、自愿减排方法学,在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项目层面MRV工作的开展以及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了分析和探索;最后,基于VB语言编制“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计算.exe”计算软件,并通过具体案例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希望本文对于既有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目标具有借鉴意义,并为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做出一些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